分卷阅读264
“我原来就是不大容易受孕的,不然当年也不会只有月娥和雪梅两个了,而且她们两个也是成亲好几年之后才有的,然后又是好些年没有动静。因为我这体质,我都开始求医问药了,偏偏杨四哥他说的好话,他上次不是喝醉了,可算是给我说了真话,说他惟愿我不生孩子!听听,这是什么话,这是他该说的吗?” 这世道最重子嗣,不然也不会有‘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这样的说法了。杨老四虽然已经有儿有女了,但是儿女不该是越多越好吗?这话一说,就连方婆子也惊诧道:“姑爷为何这样说?” 赵嘉恨声道:“你道是为什么,不过是爱惜以前的孩子,怕我有了孩子就格外疼爱自己的孩子,还因为这个孩子兴起夺产的念头。到时候两头都是他的亲生孩儿,他如何去选也不对劲了。所以才说让我别生孩子,免得闹得家宅不宁!” 说这话的时候赵嘉嘴角一抹冷笑,方婆子也是无语。该说什么,这件事站在赵嘉的角度来说何等残忍!但是从杨老四那边来说也不是毫无道理。很多这种娶了续弦的人家,最后就是因为类似的事情乱起来的。 当然,再多的理由也只是理由而已。说白了,杨老四就是只愿意过现在的好日子,不愿意因为变动带来可能的家宅不宁。在这其中,他并没有想过如何协调一家人,如何协调自己的儿女,毕竟又不是所有续弦生了孩子的家庭都会变成那样。 说到底,他懒得操这个心,而且怕的是操过这个心了,最终却依旧家宅不宁。要是这样的话,那就一开始不让赵嘉生孩子就好了,图的是一个一劳永逸。至于说赵嘉心里一些怨恨,恐怕在他看来不过是小事。 他根本不懂女人,在他想来,他和赵家膝下有儿子,将来百年之后自然不会少她一炷香来供养。至于说亲生儿女,赵嘉也并不缺,月娥和雪梅不就陪在她身边么,所以实在是想不到赵嘉因为这个而大动肝火。 只能说,他实在是太不懂得女人心了。 第121章 杨老四想到了整个大家庭的和谐, 但是这种和谐无疑是以牺牲赵嘉的盼望为代价的。或许在他眼里,赵嘉的盼望算不了什么吧。其实这也不是他一个人这样想, 这个世道很多时候都是不在乎女人的想法的。 就连方婆子都没有什么主意, 只能叫赵嘉忍耐:“这件事你先忍着,认真说起来,这孩子的事情根本说不准。你盼着他来的时候,常常不来。等到你不寄希望了, 那孩儿又来了。等你怀上了, 姑爷还好让你不要?到时候幺儿生出来了,恐怕他才是最喜欢的!” 幺儿就是小孩子的意思,有句俗语叫做‘朝廷的长子,百姓的幺儿’, 说的就是皇家和百姓之家最看重的孩子。皇家是嫡长子继承, 至少嫡长子是最具有资格的继承人,所以长子当然收到看重。至于百姓的小儿子, 一般人家喜欢小儿子也是很正常的事情。 事情除了按照方婆子的打算,其实也没有什么其他的办法了。赵嘉如今已经是人家的媳妇了, 而且人家好吃好喝地供着, 上下敬服, 赵家连打上门去的借口都没有。也就只能寄希望于赵嘉的肚皮了,认为这是唯一解决问题的办法。 只不过赵嘉的肚皮显然没有那么神, 直到十月份的时候,依旧没有任何消息传来。这时候赵莺莺给她的‘观音大士坐莲花台’收了最后一针,检查了上下, 确定一丝纰漏都没有了,这就把绣品用一块绸布包袱包了起来。 “娘,我出门一趟!”赵莺莺说了一声就出门,这绣品价值不一般,而且交货日期已经迫在眉睫,真要是这时候出了什么意外,赵莺莺可是无法可想的。所以一完工,她首先想到的就是交货。 赵莺莺出门王氏当然不会阻拦,只叮嘱了一声,就什么都不说了。赵莺莺提着包袱也不停留,直往彩秀坊那边去。彩秀坊的掌柜的见赵莺莺来了,大喜过望:“哎呀呀。哎呀呀,稀客啊!昨日还说莺姐儿好长时间不来了,没想到今日就来了。” 赵莺莺提了提手上的包袱,笑着道:“我倒是想出门走走,只不过今年一整年都在忙这幅绣品,如何能出的来!” 现在已经是十月底了,留冬月初五的最后交付日期其实也没有几日了。赵莺莺能提前交付绣品,也是让掌柜的松了一口气。这时候左右看看,发现没什么重要的生意,就叮嘱了信任的伙计机灵一些,然后就把赵莺莺请进了内房。 这是彩秀坊铺面里面一个小小的厅堂,看起来是专门做待客用的。虽然小,却打点的很精致,一溜的红木家具,光泽瑰丽,显然是好东西。也摆上了花瓶、差距、小古董等装饰。赵莺莺之前虽然常来绣庄,这里却是第一次进。 掌柜的特意在这里看货也是有原因的,这一次的货可是非比寻常,在外面看实在是太扎眼了,还是在里面看比较好——这是他平常和大主顾谈生意的地方。 才一进来就让人给赵莺莺上点心上茶,至于他自己是不必的。他要验看绣品的,哪里敢吃点心喝茶,要是一不小心损了绣品,到时候哭都来不及了! 一卷丝绢被展开,里面是观音大士坐莲花台的样子不错,布局其实没什么出奇的地方。这就是绣佛像的特点了,这些东西都是早成了体例的,能有什么不同,最多就是小细节的差别了。类似于观音娘娘玉净瓶里插的杨枝你多一片叶子,我少一片叶子这样。 但是正是这种相同才见功夫呢!有些人用上了金丝银线,绣的富丽堂皇,然而满打满算也卖不了多少银子。妄想以材质取胜却忽略了技艺才是刺绣的根本,也算是舍本逐末了。 而有的人,寥寥几色丝线而已,最后却能巧夺天工,被贵家争抢供奉。差别在哪里,其实说不定技艺与技艺之间的差别也只是薄薄的一层纸的距离,然而就是这一层纸的距离,将大家与工匠区分开了。 赵莺莺这幅绣品没有简素到只用几色丝线,毕竟这是给太后娘娘做千秋节寿礼的,那么素净说不定订货人先不乐意了。 整幅的绣像只有几处疏落,其余的地方都是观音大士绣像常用的背景,以及最重要的观音大士。赵莺莺绣这幅绣图的时候已经用上了上辈子绣佛像的大量心得——若说绣佛像的话,天底下恐怕能超过她上辈子的人,不超出一掌之数。 这辈子她还没有上辈子大成时的功力,但是在这幅佛像上面总有八分所有的厉害了。以至于掌柜的打开绣图愣神良久,过了好一会儿才叹:“莺姐儿这一回堪称神针!要我说,您日后也不用绣别的了,几幅佛像就足够了。” 技艺好吗?当然是最上等的技艺。但是要说彩秀坊没有比赵莺莺强的绣娘,那是玩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