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慧笔学 - 言情小说 - 红楼之长房大爷传在线阅读 - 分卷阅读23

分卷阅读23

    胜过随风倒的墙头草,起码人人都会高看他一眼,总胜过背地里被人嚼舌根。当下的京营节度使王子腾就是先投靠太上皇和已逝的义忠亲王站上了高位,后见义忠亲王坏了事立马投诚了当今的,他以为自己是见机行事,却不知道太上皇心里恼恨他,当今也看不上眼,这京营节度使的位置,马上就要变成别人的了。

    贾赦听了儿子的鼓励,又犹豫不决起来,内心里他也知道自己没多大本事,真当了官未必就能坐稳,可现实中,他又想争一口气,让人看看他比贾政强得多,所有认为他不如贾政的人都是瞎了眼的。归根到底就是一句话,赦大老爷就是打定主意要跟贾政死磕一辈子了,只要贾政不如他,就算他过的差一点儿也甘之如饴。

    宁珊可没兴趣跟贾政那等人死磕,也不主张弟弟贾琏去跟他磕,磕赢了人家挂着长辈的名儿呢,到底不在一个层面上,许多事情都容易被压一头;可面对贾政要是还磕不赢,那就更丢脸了,这种事合该交给跟他平辈还能扯起长兄如父大虎皮的贾赦来,再说,给他找点儿事儿做容易么?要不是跟贾政相关的,鬼知道他乐不乐意费力气。

    贾赦一辈子的出息和冲劲儿都放在跟贾政较劲上头了,对别的兴趣都不持久,自从得了儿子鼓励,越发来劲儿,又去掏澄了好几件宝贝,等着下次休沐送去给吏部尚书品评,也好拉拉关系,再套套近乎。

    宁珊打发了傻爹贾赦,开始考虑蠢弟贾琏无意中提起的户部欠款一事,如今皇上从林家尝到了甜头,动了心思要清算户部的欠款,择日回收。欠下大宗银子的多是当初太上皇在位时的宠臣心腹,单冲着这个,皇上也要干一票大的,只是户部尚书不是他的人,其实整个吏部、户部手下都没几个他的人,越是重要的职位就越是由上皇把持着,他想玩大的,却不容易找到配合的人。宁珊想着,自己要不要去出个头,揽了这个差事来,或许能更近一步。至于得罪了四王八公之流,他并不放在心上,这几家如今也就是靠祖上的功劳撑门面了,从上到下不剩几个还有实权的,无所谓得罪不得罪,反正他们也报复不了。

    宁珊打定了主意,便要多了解些情况才好,因此叫人去找贾琏,让他择日来家里,借着给贾赦请安的名头,糊弄他多套出些户部的情况来。贾琏此人大本事没有,小事儿上却挺精明,尤其擅长察言观色,跟户部中下层领导相处的挺顺利的,最擅长打听些有的没的,而更妙的是,他嘴不紧,脑子也不特别精明,忽悠他远比忽悠其他人来的快和安全。宁珊打算从他那里入手,详细了解一下各家各户都欠银几何,主要都是那些人欠的多,有没有还的意思和能力,如果欠银的人家真穷的家徒四壁了,他就是去催债也催不出什么来,还容易摊上恶名。

    何况,他也得先弄清楚贾家有没有欠款,如果真去收债,第一户就是荣国府,他该怎么要出银子来也是个问题呢。跟他们家闹腾了两回,关系早就交恶了,宁珊相信,若是有机会给他使绊子,荣国府肯定会不遗余力。

    第17章 户部收款

    相对的,宁珊对荣国府下手也毫不迟疑。

    自打从贾琏那里套出话来,知道欠国库银子的多半是他不预备相交的人家,宁珊就积极主动请缨起来,皇上固然忌惮他,却极其乐意这种烫手的差事有人分担,故而宁珊一请就准了,二话没说把他平调到户部做了郎中,宁珊估摸着,收款这事儿要是做的好了,那倒台的户部侍郎就是他的囊中之物了。何况还能顺理成章要些兵来使唤,当将军的,最怕就是离军营、兵权太远太久了,饶是有大将之材,手下没有得用的兵也施展不开,宁家是从武起家的,宁珊自己也是靠战争立稳脚跟的,怎么说也比从科举出身爬的要快一些。何况,宁珊现在也没心思去科举入仕,这本是隋炀帝弄出来的制度,他前世就对这位心存芥蒂,如今也不大乐意走他制定的路子,去跟寒门士子们争名额。世家出身自有世家的优势,他何必舍近而求远呢。勋贵和清流之间自有一道界线,互相看不上眼,他也没必要让自己去看清流的白眼。

    何况,他离了兵部的职位,贾赦就好谋划得多了,他本来就顶着一等奖军的虚衔一二十年了,如今从兵部入手谋个缺儿来,比从其他地方快,又有好听的理由。吏部尚书就快告老了,也乐意与人方便,好给自己多谋几条后路,何况贾赦谋的也不是多高的位置,只要是实缺儿他都肯干,三品往上的要自己拼搏,那五六品的小官还是容易得紧的,没多久,他就跟二儿子贾琏一样,谋划了一个主事,更因为上头的员外郎没多久就下台了,他顺风顺水就升了一级,成了从五品的兵部员外郎,每天也没什么大差事,不过是去下面整理些文书,帮着点个卯罢了,轻松得很,最关键是可以跟贾政嘚瑟了:“你一个员外郎坐了一二十年,我还当是多难办的差事了,也不过如此么!”这是跟着宁珊上门收欠款的贾赦见着贾政的第一句话,当场把他噎了个半死。

    宁珊自调去了户部,不出两个月皇上便下旨追收欠款,欠的少的一次还清,欠的多的可以分批还。宁珊自家的欠银不过才几千两,还是当初宁老太爷见大家都朝国库借银子,怕不合群,随大流借了三千两,宁珊还没回京前,宁老太君就打发人回京上缴了。只不过那时候仍是太上皇当政,收到的钱,太上皇都放进自己私库中了,没留给下一任。皇上为此老大的不乐意,但是也没奈何,毕竟那时候,他可没想到自己能当上皇帝。

    人就是这样永远不知足,早年不得宠的时候,他觉得自己一个郡王衔就是顶天儿了;后来义忠亲王坏了事,他觉得自己身为年长皇子,能奢望一下亲王的爵位;在后面,大皇子母家倒了,三五皇子失宠了,太上皇身子不好,一下子病倒不得不退位了,他捡便宜成了新皇,越发胃口大开,权利要,钱也要,铁了心要把皇位坐稳坐牢。太上皇临朝多年,权力欲望比谁都重,不然也不至于跟最器重宠爱的儿子闹得兵戎相见,如今这个从没看上眼的四儿子跟他虎口夺食,他会松才怪呢。

    宁珊也知道追欠款这活儿容易得罪太上皇,因此一开始没朝他的心腹们下手,找的都是要面子的清流一党,这些人多半都跟宁老太爷一个心思,怕不借款显得不合群,才随大流借了些,却都不多,圣旨一下多半就准备好了,更有急于讨好新皇的,直接就送给户部了。一个个的,都很是识时务,太上皇也不好发作什么,毕竟人家还银子都是还到国库里去的,没人送给新皇当私房。除了林家那几十万两,新皇至今的私库还是当皇子的时候攒下的,还没林家的私房厚呢。

    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