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慧笔学 - 历史小说 - 穿成科举文男主的锦鲤妻在线阅读 - 第158节

第158节

    以前从村里山里弄点东西到县城去卖,在这边好像也不太合适,主要是找不到可以经常去卖的好东西。

    一开始方青青就明说了:“二哥,这个具体的我也不知道你适合做什么。”

    黎二郎还有点不满意,觉得弟妹这是在敷衍他。

    结果方青青又接着说道:“每个人都要去探索,才能找到适合自己的那条路。这边不种地的人多了去,也不是每个人都当官读书做学问的,二哥不妨好好地观察观察人家都是在做什么。”

    就是方青青说了这话,于是黎二郎才受到启发,留心观察生活的。

    还真别说,这几个月黎二郎收获蛮多的。

    果然是在外面跑得多见多识广了,眼界也就开阔,知道自己动脑子去做事了。

    黎二郎其实心里已经隐约有了初步的打算,不过也还在计划着,并且想着要等过年和爹娘三郎还有弟妹商量过了再去具体做事。

    目前嘛,这个卖春联的主意也是他和弟妹一起想出来的,而且这地方还是他找到的。

    在锣鼓声吸引了许多村民过来围观之后,黎二郎就开始吆喝,说家里几个读书人写了春联大家都可以讨个好彩头。

    虽然几个孩子还不显,可黎修平的名头是最好用的,状元郎的子侄写出来的能不好吗?

    不好也得好啊,就像那位郎君说的,讨个好彩头。

    状元郎家里的读书人肯定多,等以后他的子侄下场,肯定也能考取好名次。

    大毛二毛三毛四毛也都齐齐被拉出来溜了,端得那个温文尔雅的笑容。

    叫方青青说啊,就是好一副衣冠禽|兽的模样,唬唬一般的老百姓也还是可以的。

    反正方青青自认也是良心宣传,三毛四毛的字两年来练得也还可以啦,关键是这个红纸墨水的质量都是真心的好。

    五文钱一副,买的多还有搭头,也非常划算的。

    平日里还好,过年嘛,总有许多人舍得花些个小钱让家里更喜庆一些。

    有了这个宣传,买的人还是挺多的。

    甚至还有一些村民打算多买几副,给隔壁村的女婿/娘家/大舅哥家也送过去。

    还是那话,状元郎的子侄啊,肯定也都是读书好的。

    他们写出来的春联,寓意好带着好彩头啊。

    结果他们带出来的五百多副春联和福字,竟然不到一个时辰就给卖光了。

    方青青在心里计算了一下,红纸的成本几乎可以忽略不计,无非也就是费一些墨水还有人工。

    出来这一趟可也挣了将近二两银子,还顺带让公婆都跟着出来逛逛,挺好的。

    结果眼看着他们这边卖的非常好,黎二郎又有了主意:

    “要不,爹娘你们带着孩子们回去接着写,我去前头几个村子也看看。”

    距离过年还有好些天,肯定不能就做这一回生意,黎二郎甚至想着到附近其他的县镇也去看看呢。

    结果就这么着,因为人多大家分开行动,也是老黎家人听话又齐心。

    结果一天下来,跑得热乎乎的完全不觉得冷。

    关键是挣了差不多十两银子,那个大家的心里火|热热的,过年差不多可以多买两头猪啦。

    第244章 管吃管住还发钱

    咳咳,这也只是一个比喻,老黎家过年并不需要买猪。

    三郎当官就是好,据说过年皇上还会给文武百官发一次年礼,意思是让大家的年过得更愉快一些。

    鸡鸭鱼肉算什么,方青青还想着会不会有牛羊肉,来点不一样的吃吃看。

    黎老头则是一再叮嘱儿子,皇上对你那么好管吃管住还发钱的,你要好好为他老人家办事。

    这话怎么听起来怪怪的?

    黎修平和方青青面面相觑,但是略微一思索,也没毛病。

    只能说,人民群众的智慧是无穷大的。

    接下来的时间,黎大郎他们就不能继续掺和卖春联的事情,食铺还要继续打开门做生意。

    按照家里人的想法,最起码是要到腊月二十以后才关门休息,年后大概过了正月十五再重新开张。

    之前主要是才到京城对这边的环境不熟悉,而且他们是外来的也怕被欺负。

    所以黎大郎黎二郎两家人齐心协力的一起打理食铺,实际上铺子小并不需要这么多人。

    关键是,那怕不开月钱也不划算啊,把人都给耽搁在店里。

    实际上并不是每天生意兴隆高朋满座,特别是大毛二毛都没读书了在铺子里做账房跑堂的,黎小妹妞妞在后厨帮忙。

    再加上大哥大嫂他自己的媳妇,食铺里就有周家的七个人,还有偶尔去铺子里帮忙的爹娘老三以及三毛四毛。

    黎二郎还考虑到,食铺生意好了之后,是后厨需要有帮厨。

    可是家里面除了大嫂还有弟妹,其他人的厨艺都不过关,而老三媳妇现在每天要去药铺也还是很忙的。

    而黎二郎的性格,适合在外面跑,并不适合在铺子里面守着。

    所以一家人又坐在一起开会研究了一下,还是需要聘请一个大厨的,要不然黎大嫂一个人会忙翻了。

    另外再请两个帮厨,把黎二郎给解放出来,让他去钻研自己想做的事情。

    所以现在,黎二郎则是打算继续卖春联,把京城周边的几个村落都跑遍。

    更是为了考察京城周边那些村子里人的生活情况,比方说同样出去给人做工,可是在京城要给人的价钱绝对比在这几个村子里的贵许多。

    而且黎二郎本人就是从外地千里迢迢的进京的,太知道不同地区之间物品是有差距的,这也是为什么会有商队的存在且能赚大钱的原因之一了。

    南来北往的东西不一样,比方说在南边采买的物质给拉到北边去卖,价钱绝对是要高许多。

    至于说高多少,以及一南一北这来往之间需要的花费以及分工的费用,如果把这些都扣除还能剩下多少钱?

    这就是目前黎二郎在思考的问题。

    本来他也可以直接去问老三和老三媳妇的,但是弟妹那话说得对,他如果真的打算南来北来跑商。

    将来肯定会遇到一个人在外面的情况,难不成还要写信给三郎帮着计算一番?

    所以,这些,都是黎二郎自己应该学会的。

    哪怕一开始的时候困难一些,有这个决心去学,总能学会的。

    距离过年的时间越来越近了,黎小妹基本上也不怎么出去了,留在家里帮着爹娘一起干活。

    不管过年的物资丰富与否,家里干净整洁那可是很重要的。

    像是|床|单被罩帘子等等都要拆下来清洗干净,屋里屋外的各个角落也都要打扫一下,过年的年货老家人送了一些过年黎修平也会分发一些。

    但是自家人,也需要准备一些的。

    反正这些天黎二郎天天是在外头跑,石氏就干脆让他看着办,给家里采买一些年货。

    结果到了腊月二十那一天,石氏又拿出一个荷包,里面装得鼓鼓的。

    一大把的铜钱,甚至还有散碎的银两,加起来居然有足足五两银子。

    把黎修平可是吓了一大跳,不知道亲娘这是要干什么。

    “这不是要过年了,也该给孩子们做新衣服啦。棉衣就算了,做了没多久,可是还没有裤子棉鞋也需要买一双。”

    本来应该是自己做,可是他们到这边来之后有些东西就不齐全了。

    再说了现在家里人个个忙碌,没那个闲心时间。

    青青也说了,这边的成衣铺子做好的衣服鞋袜都是有卖的。

    反正京城里的东西肯定比他们乡下好,还不如花钱买现成的。

    石氏还细细的嘱咐老二,那几个男娃调皮买黑|色|的棉鞋就行了,但是妞妞要给她买有花|色|的。

    其实按照以往乡下的规矩,腊月二十前后,出嫁的大娘子小媳妇都要带着节礼回娘家的。

    今年肯定不行,既然黎老头都没想过要回去过年,老黎家的三个儿媳妇娘家都在安顺县也不可能特意跑回去。

    所以上一次,他们托商队送年货回老家的时候,自然是把三个儿媳妇要送给娘家的节礼也都带回去了。

    以往在乡下老家快要过年的时候,哪怕物质不是那么的丰富,也会各种各样的东西准备许多的。

    辛辛苦苦的下地干活忙碌了一整年,也就正月里头能够清闲的休息一下。

    不但要睡好,吃好也是应该的。

    但是吧,石氏看着,周围的邻居都没怎么大张旗鼓的准备过年的东西,她也问过金老婆子。

    这里不比在村里,拜年的人不会那么多,自家准备一些好菜再买一些糖果点心就差不多。

    可是这样的话,好歹是过年耶,会不会显得太冷清了?

    方青青看婆婆为这么个问题纠结犹豫许久,笑了笑,就直接说道:

    “娘,我们还是按照老家的规矩来呗。”

    “可那都是乡下的习俗,我们现在可是到了京城,还保留在乡下的习惯会不会给三郎丢脸?”石氏眉头紧皱。

    她平日里都很少出门,就是担心,一个什么都不懂的乡下老婆子给她那以后要做大官的幺儿拖后腿。

    方青青却很洒脱,十分自然的告诉婆婆:“娘,我们本来就是乡下来的,三郎哥哥在外面也从来不避讳这一点。想做什么就去做,何必失了本心?”

    老三媳妇这么一说,石氏豁然开朗。

    对呀,从头到尾老三在外面都没有吹嘘过自己的出身,据说哪怕是皇帝陛下都知道他原本就是乡下人泥腿子。

    而她也做了一辈子的乡下老太婆,现在倒是扭捏起来了。

    第245章 远亲不如近邻

    石氏摇头失笑,拍了拍方青青的肩膀,说道:“确实,是我想多了。”

    老了老了,不服输真不行,都没有年轻小娘子看得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