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慧笔学 - 历史小说 - 我在大明肝生活技能在线阅读 - 我在大明肝生活技能 第240节

我在大明肝生活技能 第240节

    第234章 乡人乡党

    五月五日,苏泽带领休整完毕的税警总团,彻底扫荡了靖江岛上的倭寇,苏泽的兵法经验也提升到了lv7,210/3000。

    等到苏泽将倭寇的首级堆在了靖江城边上的时候,靖江知县历瞬阳打开靖江县城大门,恭迎“王师”入城。

    历瞬阳能在南直隶当知县,本身就是学历过硬关系够足的。

    这一次倭寇入侵江苏,历县令的表现也是可圈可点,死死守住靖江县城,也算是庇护了靖江百姓。

    在探明了苏泽的身份后,历县令也果断打开城门,然后安排官署空出来,留给苏泽等人休整。

    历县令又强行要求城内大户出粮,又给苏泽等人送上热腾腾的伙食。

    这位历县令是四十多岁才中的进士,靖江知县是他第一次当官,也是因为历知县的威望还不错,才能够在倭寇登岛的时候做到这一步。

    “团练使!”

    苏泽也拱手向历知县行礼:“知县大老爷。”

    历知县立刻扶住苏泽说道:“团练使解我靖江倒悬之威,是我们靖江的大恩人!”

    苏泽没有心情和他客套,而是直接问道:

    “江北的局势如何了?”

    历知县也是个聪明人,这些日子也有不少江北难民登上靖江岛上,他也都派人搜集消息。

    “糟透了。”

    历知县慢慢说道:“听逃难的人说,倭寇洗劫了江对岸的泰兴县,听说连县衙都被烧毁了。”

    “现在巨倭徐海正带着人攻打江都城,听说也撑不了多久了。”

    历知县小心的看着苏泽的表情,要不是苏泽神兵天降,城外的倭寇也不知道要什么时候才能扫荡干净。

    历知县最怕的就是苏泽年轻气盛,带领士兵直接北上抗倭,靖江地处长江流域的关键节点,很快就会有新的倭寇登岛,所以历知县需要苏泽继续留在岛上。

    苏泽说道:“江北大局还是要靠朝廷大军,我这点团练兵就不北上凑热闹了。”

    历知县立刻说道:“苏团练使,可否请您屯兵靖江团练,我全县上下愿意供养大军备倭!”

    苏泽装作为难的样子,历知县立刻说道:“军营和后勤全部交给县里补给,另外城内大户凑了一百两银子,作为贵军的酬功银,以后每个月县里再给保靖银,团练使以为如何?”

    果然还是南直隶的县富庶啊,苏泽暗暗感慨,他装作为难的说道:“既然如此,那我们就先在靖江驻扎下来。”

    历知县大喜过望,又带着苏泽去见了靖江的乡绅,苏泽又提出要在靖江再募一百熟悉水性的新兵,历知县自然一口答应下来。

    王锡爵带着人找到了躲在靖江渔港中的自家商队,商队掌柜见到王锡爵热泪盈眶。

    但是没有苏泽的护卫,商队也不敢返航,王锡爵咬牙找到了苏泽。

    “元驭兄要让我护送你家商队返航上海?不行,我刚刚答应了历知县驻防靖江,又怎么能随便离开呢。”

    苏泽一口拒绝了王锡爵的要求,开玩笑好不容易在靖江打开局面,苏泽可不会放弃这里。

    长江航道的重要性毋庸置疑,而靖江又是长江下游第一大岛,控制这座岛屿,就能控制整个长江下游水域。

    现在整个长江上到处可以见到零散的倭寇,如果让王家船队直接返航,恐怕半道上又要被倭寇劫了。

    在见识过了抗倭总团的战斗力之后,王锡爵对苏泽的信任已经到了顶点,他对着苏泽说道:

    “汝霖兄,我愿意拿出十分之一的货物助军!”

    听到王锡爵这么说,苏泽立刻露出笑容说道:“那等到靖江安定下来,等士卒返回上海轮岗的时候,护送元驭兄家的船队归航吧。”

    王锡爵虽然损失了十分之一的丝绸,但是满脸都是笑容,有了苏泽的保证,自己这批货物总算是保住了。

    前年的江苏倭乱整整闹了一年才安定下来,这一次倭乱的规模比前年还大,王锡爵这些有识之士都清楚,倭乱没有这么快平息下来。

    乱世之中,拳头最大,苏泽这两百精锐,在哪里都是香饽饽,这十分之一货物的代价对于王家根本不算什么。

    就在苏泽在靖江整顿士卒,招募新兵的时候,此时大明朝的扬州城。

    在唐宋时期,扬州就是江南第一大港口。

    市桥灯火连霄汉,水郭帆樯近半牛。

    无数船只从长江口航入长江,停靠在扬州进行交易,在唐代的时候扬州就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之一。

    那时候的扬州,是长江航运、运河漕运和海运的三重枢纽,是整个东亚最繁华的港口。

    如今扬州虽然还是南直隶的重镇,但是已经没有之前“扬一益二”的繁华,变成了一座内陆港口城市。

    对于大明朝来说,扬州是漕运和盐业的中心,战略意义重大。

    为了保障扬州的安全,大明在扬州城外设扬州卫,这是和延平卫一样的兵员五千的大卫所。

    又在扬州设漕运衙门,漕运衙门下辖三千漕兵,负责运河安全。

    扬州漕运归属于南直隶的户部管理,南京户部尚书方钝坐在漕运总督衙门中,掌管扬州漕运的是他的同乡,负责南方漕运的南京户部仓储侍郎陆大有。

    漕运是大明朝的命脉,南北户部下设一仓储侍郎,领侍郎衔掌管南北漕运。

    方钝前一年还在京师户部做尚书,他既不是严党也不是清流一党,如果算起来他应该是岳阳党。

    方钝是湖广岳州府人,他在京师做户部尚书的时候就最喜欢提携乡党。

    随着严党和清流一党的争斗日渐加剧,方钝这种没有站队的重臣立刻被两党围攻,被严嵩弹劾贬到了南京。

    这位方尚书的名声还算是不错,世人都称颂他“清正廉洁”,就是喜欢提拔任用乡党,对于同乡的官员和商人非常的照顾。

    方尚书在京师的时候,岳阳商人就在京师建造岳州会馆,专门给岳州籍的官员免费居住。

    这位方尚书到任南京之后,南京城内立刻也建造了岳州会馆,而大量岳州籍的官员也被提拔。

    扬州城内也多了很多操着岳州口音的商人。

    陆大有也是方尚书的岳州乡党,在方尚书到任之后,火线提拔成了掌管南直隶漕运的仓储侍郎。

    倭寇进犯扬州,最着急的自然是方尚书这位南京户部尚书了。

    扬州漕运的仓库中,还存着三万旦准备起解运往京师的粮食,这些都是江南去年收上来的秋粮。

    若是这笔粮食出了问题,方尚书肯定要别言官弹劾,现在北方有俺达侵边,又有关中难民需要救济,内阁已经下了好几次命令,要求南京户部保证这笔粮食安全起解运送到京师。

    方钝亲自从南京赶往了扬州,就是为了督办这批纲粮北上的事情。

    但是方钝进入扬州的漕运总督衙门,却发现这里的气氛有些古怪。

    倭寇已经到了江都,但是漕运总督衙门竟然一点紧张的气氛都没有,自己的老下属陆大有竟然还在衙门后宅听曲。

    方钝已经七十岁了,他只觉得血压高了,一把冲进后宅,用乡音骂道:“都什么时候,还有闲情听曲儿!”

    陆大有是方钝的乡党兼老下属,见到方钝后一点都惧怕,而是笑着将他迎接坐下来,陆大有挥挥手斥退了府内的歌女,这才对方钝说道:

    “恩师,您怎么亲自来了?”

    方钝曾经做过陆大有的乡试考官,又是他的老上级,所以私下中陆大有都是以恩师相称。

    “我再不来,倭寇就要打进扬州城了!城外仓里的粮食已经押解上船了吗?”

    方钝用浓浓的岳阳乡音问道,陆大有也用乡音回道:“恩师,且听我慢慢道来。”

    陆大有屏退左右,又命令亲信守住后宅,低声说道:

    “恩师,这次倭寇攻打扬州,可是大好事啊!”

    方钝的血压又要高了,但是陆大有接下来的一句话说道:

    “城外常平仓中的两万旦粮食,学生已经让城内的岳阳粮商运出扬州了。”

    本来方钝的心松了下来,但是他很快就听出了不对劲。

    “怎么是岳阳粮商运的?这批粮食不是应该由纲船运往京师吗?”

    陆大有露出笑容说道:“恩师,您知道这些日子江南的粮价涨了多少倍吗?这两万旦粮食能换多少银子吗?”

    方钝愣住了,陆大有继续说道:“恩师,常平仓在城外,如今扬州城内的兵力守城有余,常平仓那边可无险可守。”

    “扬州漕运已经彻底淤塞,根本掉不来纲船。”

    “与其这样,还不如一把火?”

    这下子方钝立刻明白了自己这个乡党兼弟子的想法。

    “你这是要发国难财!”

    方钝怒斥道。

    但是陆大有却说道:“弟子怎么是发国难财呢?这笔粮食还是留在南直隶,今年倭乱江南必定饥荒,到时候再卖出去,能救活多少百姓?”

    “诡辩!”

    陆大有一点没有因为方钝发怒而害怕,而是继续说道:

    “恩师,这些商人可都是您平日里颇为照顾的乡党,参与其中的也都是您的乡党故吏啊。”

    方钝的手指向陆大有,看着这个他一路提拔起来的弟子,方钝却说不出话来。

    陆大有说道:“恩师,只等倭寇一来,就是一把火烧的干净,朝廷就算是问罪,也不是问罪我们漕运衙门,都是扬州守军不力。”

    “这批粮食都是用官船运到句容,存在我们岳阳商人的粮仓中,经手的都是我岳阳乡党,绝对不会走漏风声。”

    方钝突然打断了陆大有,他在官场沉浮多年,立刻发现陆大有言辞中的问题:

    “官船?漕运官船都是工部扬州分司在管理?你攀上了严世蕃?”

    严世蕃在前年就已经就任工部尚书,大明朝漕运也是互相制约的管理模式,经营码头是户部,但是运送粮食的船则是归工部。

    陆大有没有否认,作为官场老油条的方钝立刻明白了这个弟子已经投靠了严党。

    陆大有继续自顾自的说着自己的计划:

    “只等到火起,恩师向朝廷上书,弹劾南京兵部守备不利,就可以将责任推卸干净了。”

    方钝只觉得脑袋嗡嗡的,从陆大有的话中,他这些年提拔的岳州乡党几乎全部参与其中。

    若是事情败露,不仅仅是方钝自己本人要被知罪,他提携的乡党都要被一扫而空。

    陆大有继续说道:“恩师今年已经七十了,按照朝廷旧例您也要致仕归乡了,大家都知道恩师一生为官清廉,都愿意帮助恩师回乡建设故里呢。”

    方钝想要斥责陆大有,可如今在朝廷的岳州乡人中,就已经是陆大有职位最高了。

    按照规定,如果皇帝不继续慰留自己当官,七十岁就要致仕返回家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