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慧笔学 - 历史小说 - 大明王冠在线阅读 - 第1328章

第1328章

    能写好字的人,自然也是读书等身的人,不是人才?

    明字,就是书法。

    诗赋么……这个就是诗赋了,出几个李白这种当不了官当写的文章可以传唱千年的人才,也是永乐美谈。

    继续道:“朕会在出征瓦剌之前,着令吏部、礼部和国子监配合,就增开制科拿出一个可行的策略来,争取今年春闱就增开。”

    黄昏大喜,“恭喜陛下,如此一来,天下人才尽入您磬中。”

    朱棣哈哈一笑,暗爽。

    哪知道黄昏面色一转,颇为忧愁的道:“不过微臣这几年办事,发现一个我大明科举的缺陷之处,嗯,也是历朝科举的缺陷之处,陛下圣功天明,胸怀四海,微臣觉得也许陛下能弥补这个缺陷。”

    朱棣吹了吹胡子。

    少给老子戴高帽子,朕不吃这一套,看你这意思,感情不止是增开制科,还有其他的东西要在科举上改革。

    难道这小子想加大教育改革的力度?

    这事不是交给吴与弼了么。

    咳嗽一声,“放。”

    放什么?

    当然是有屁就放。

    黄昏一脸黑线……给朱棣脸色看是不敢,但老子也可以面无表情表达不满情绪,也咳嗽一声,“微臣的各个工坊,包括城东试验田……嗯,这个现在归官府了,不过不管是官办还是私人,都存在一个问题,就是人才紧缺,扶摇会馆的人也远远不够,比如在冶金这一块,在蒸汽机研发和船舶这一块,其实专业人才的缺口都很大,所以我认为,我大明还应该增设理工科。”

    朱棣也有所感触,“缺口是大,郑和已经和我叫苦了,说他的钢铁战舰研发,还需要更多的人才,可朕也没办法,确实,能征用的人才都征用了。”

    又问道:“理工是什么意思?”

    黄昏面不改色,“理工么,字面意思,理者,不是儒家理学,是道理、原理也,工者,就是工了。”这尼玛让老子给你解释理工两字,老子也解释不清楚。

    朱棣反而懂了。

    所谓理工,按照黄昏的说辞,就是那些天文、地理、航海、金属方面的总体归纳——大明这个时候还没有物理和化学的说法。

    黄昏道:“确实是这样,陛下,微臣以为科举增开理工科势在必行,比如等以后大明钢铁战舰成型了,是不是还需要继续发展,如此国之利器,陛下也不愿意这些技术掌握在私人商行中吧,国家是不是增开许多造船厂及其相关工厂,像这些厂就需要大量人才,那么开科举就很有必要。”

    这话说到朱棣心里去了。

    黄昏现在为什么这么有底气?

    就是因为这货的时代商行掌握了很多行业的核心技术,难听点的话来说,黄昏掐住了大明继续发展的咽喉,但如果这些技术以后国家开设的工厂也掌握了,那就没人可以威胁到天子。

    于是微微点头,“也不是不可以增开理工科举,不过具体的细节,你去礼部、吏部和国子监那边找人详谈之后,呈册于朕,尤其是关于科举的内容,需要仔细酌定!”

    第1036章 数学家!

    黄昏一个头两个大,一个人要厘清理工类科举考试的事情,这个工程量之浩瀚,没有个一年半载别想弄出来。

    可这事又只有自己去办。

    首先,要明确什么理工类和传统科举的差别,这其实是个很麻烦的事情,要让读书人转变观念,放弃四书五经来学自己编修的理工课本,简直难如登天。

    又不得不做。

    工业化的发展离不开科学,科学离不开理工,至于那后面的量子力学什么的,黄昏根本不去奢望,所以黄昏打算先弄数学。

    这个简单。

    毕竟当下工业化进程的程度上,对数学的需求要稍微低一些,最关键的一点:黄昏的数学也差,他大概就记得一些公式定理。

    所以弄这个,把公式定理交给国子监那边,让他们组织人手来发展数学。

    朱棣下了道旨意:

    长平布政司使黄昏,若至礼部、国子监、吏部差办科举相关事宜,三部门必须全力以赴的配合,不得拖延推诿,若是需要人手,翰林院那边也不得推诿。

    有了这封旨意,黄昏就要惬意许多。

    不过翰林院么……几乎是名存实亡了,因为科举后的进士都被外放到地方做官,根本没多少人有机会在翰林院去吃冷干饭。

    实际上这个部门,也许要不了多久就会被裁切掉。

    离开乾清殿,黄昏直奔国子监,找到吴与弼……如今的吴与弼早已不是当年的吴与弼,科举之后一直在国子监和太学任职,去年又在全国各地走访,从他身上你几乎看不见读书人的影子。

    但整个国子监和太学无人不知,这位最不像读书人的青年,反而是最读书人的。

    学贯古今,博览宇内。

    这说法毫不夸张。

    这其实是黄昏的无心插柳,当初本来只想让吴与弼编字典,哪里知道吴与弼为了编出字典,看遍了书籍,成了一代大儒。

    当然,现在的吴与弼声名还不显。

    而且他也不打算博声名,所以出仕之后,几乎没写过文章,只是默默的工作、看书,然后思考黄昏说过的教育改革的事情。

    吴与弼是一个做实事的人。

    看见黄昏到来,很是欣喜,急忙从案牍后走出来,亲自给黄昏倒茶,笑道:“你怎么有空来这边,国子监和太学这边可没多少争权夺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