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慧笔学 - 历史小说 - 我在四合院有个家在线阅读 - 第1647章

第1647章

    整个石头村是背靠一座两三百米高的大山,被一条溪流环绕,另一边则是珠江支流了。

    靠近珠江支流的河边这一大片,都是菜园子,是整个石头村的蔬菜来源。

    完全靠近河边的这一侧,都是十多二十米的巨树。

    码头便是在两颗巨树中间,所以上岸之后,就可以看到绿意葱葱的菜园子了。

    好几位村民大妈,看到周济民他们登陆,都十分惊讶。

    毕竟石头村已经很近没有来过这么多人了,而且看起来还是大人物。

    由于没有提前通知,连小镇的领导都没有随同,更别说公社那边的干部了。

    “七婶,三嫂,阿婆,你们还记得我吗?”

    周济民笑呵呵地看着眼前的几位大妈,热情地问候道。

    “你不是周领导嘛,我们怎么会不认识你呢?”

    七婶她们跟着笑了出来,看得出来,她们是发自内心的尊敬周济民。

    寒暄几句,七婶她们前面领着,周济民他们跟着往村里走去。

    北江县等领导,全都一脸懵逼地跟着。

    刚才在轮渡的时候,他们就听周济民说过了,这个地方是他曾经捐助过的村落。

    尽管领导们并不清楚周济民来这里的用意,但还是跟着一起过来了。

    走了没多久,大家就看到了炊烟袅袅,有孩童打闹的声音,还有房屋、牛羊等。

    十分热闹!

    打谷场上面,有不少人在收稻谷,也有正生火做饭,还有踢球、玩水的孩童。

    石头村的规划还算完整,打谷场就在小溪旁边,也可以说是靠近河边了。

    在打谷场旁边就是足球场,一片郁郁葱葱的草地。

    校园却不在这边,而是远离河边的树林这边,算是山脚下这边了。

    “这么多孩子?”

    北江县领导极为诧异,惊呼了一句。

    因为踢足球的少年少女,少说有十几二十人,还有打谷场上面追逐打闹的也有几十人,再加上校园这边,以及小溪那边,怕不是有上百人之多。

    而这样的热闹场景,即便是学校,也很少见,何况这里只是一个村落。

    “对,石头村现在应该有上千人了吧……”

    周济民呵呵一笑,并不觉得意外。

    来到校园门口,学校老师走了出来,其中一位穿着中山服的青年,迎面看到周济民的时候,顿时面露喜色。

    “周领导,欢迎您的到来,请进……阿贤,快去准备茶水……”

    青年正是周有恒,上一世周济民的亲人之一。

    “不用那么客气,先别急着准备茶水,先带我们逛一逛你们石头村……”周济民笑笑,旋即给周有恒简单介绍了一下省里的这些领导。

    等他介绍完,周有恒等人都懵掉了。

    居然是省里的领导,而且市里和县城的领导,全都来了。

    也不知道是发生了什么事情,所以,周有恒一下子就拘谨了起来。

    说起来,周有恒也算是见过世面了,去过湘江那边,也去过省城。

    可他接触过最大的领导,也不过是公社的生产队长罢了。

    见他如此,周济民也没有劝说什么。

    一行人在石头村闲逛了起来,北江县领导、市领导和省里来的领导这些人,一看就知道不是普通人。

    所以,村民们看到之后,全都惊讶不已。

    小学校长周有恒作陪,周济民这个领导也算是石头村半个主人公,所以这群人,了不得。

    众多领导逛了一圈,虽说有些惊讶,但还是没弄懂,周济民这到底什么意思。

    眼前的石头村,人口已经超过一千人了,光是小学校园里的学生,就超过四百人了。

    一排排房屋,整齐得跟部队一样。

    很繁华,可是除了这里很繁华之外,其他地方却没有多少人。

    因为石头村几乎把附近七八个村子的人给吸引过来了。

    而在十多年前,石头村也只不过是二三十户人家,百多号人的小村落罢了。

    方圆两三公里范围内的水田、旱地和山地等开发工作,也全都落在了石头村这边。

    有意思的是,整个生产队直接一分为二。

    石头村这边算是孤悬北边,因为再往北就是其他县城的地盘了。

    往南那边则是生产队总驻地,一个小平原地区,囊括了七八个村落呢。

    即便如此,这样的乡村单位,在众多领导看来,也没有什么突出的地方。

    临近珠江支流,只能说石头村的水路交通便利,但陆路交通却不咋地。

    所以,真不明白石头村有什么吸引人的地方。

    周济民并没有说什么,而是带他们去看了三公里外,深藏在大山里的水电厂。

    “各位领导,这里就是石头村的水电厂,整个村落的电力能源……”

    参观水电厂的时候,周济民轻描淡写地介绍着。

    发电量并不多,但不仅足够石头村使用,还有很大的盈余。

    北江县领导这才惊呼了起来,原来这就是年产值达到五万元的水电厂啊……

    这年代的电,十分昂贵。

    电力工作人员收取电费,只需要数数灯泡,这种方式也被称为“包灯制”,这便是五六十年代城市电费的缴纳方式。

    一般人最常用的是十五瓦的灯泡,只有有钱人才舍得用25瓦的灯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