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慧笔学 - 历史小说 - 大唐之开局娶了武则天在线阅读 - 第七百二十二章证据确凿?

第七百二十二章证据确凿?

    一时间,武将这边又站出来好几个,李绩、尉迟恭、秦琼等人一起赞同。

    一方面是为了给杨帆站站台,另一方面也是给这些监察御史们添添堵。

    当然,这里面也难免牵连到文武之争。

    虽说天下尚未完全太平,但这两年战火已经逐渐减少。

    整个帝国已经趋于稳定,进入了大建设时期。

    如此一来,文官的重要性便渐渐凸显出来。

    毕竟,在帝国没有受到外界侵害的情况下,在战场上厮杀和冲锋陷阵并不是百姓所急迫的。

    因为百姓最需要的是能够改善他们生活的官员,而不是那些只会厮杀的将军。

    如此一来,眼看武将勋贵的日子越来越难过,朝堂上文武之间的矛盾自然是越来越不可调和。

    如今难得有打击文官的机会,武将又怎会放过?

    另外,杨帆虽然现在属于文官的系列。

    可大家都把杨帆当成了未来军中的接班人。

    再者,杨帆也是军中出身,所作所为又特别对这些武将的胃口。

    自然而然的,军方便把杨帆归纳到武将勋贵这个集团里。

    更主要的是,杨帆与几个军方大佬那可是莫逆之交。

    不说李绩、程咬金、秦琼之流,就是军神李靖更算是杨帆的半个老师。

    如此的关系,几位军方大佬自然站台杨帆这边。

    眼见李二就想采纳武官这边的意见,王吉峰有些着急了,眼神不停往孙无忌这边瞟。

    长孙无忌面无表情的站在首位,眼观四面,耳听八方,自然看到了王吉峰的示意。

    沉吟片刻,长孙无忌微微点头后站出班列。

    “启奏陛下,微臣以为,风闻奏事乃是御史的责任,既然这么多监察御史弹劾杨帆,岂能置之不理?”

    “若是真如侍中大人与卢国公所说,每一次监察御史的风闻奏事都要证据确凿,那么风闻奏事的意义又何在?”

    “假如有证据,那还不如直接让大理寺或者刑部受理即可,何必要进行弹劾?”

    “因此,让杨帆返回京城接受审查还是很有必要的,还请陛下三思!”

    “微臣附议!”

    “请陛下三思!”

    文官里马上站出一大片,齐齐附和长孙无忌,可以看出长孙无忌的号召力。

    当然,也有一部分大臣出言让皇帝三思而后行。

    就在这时,王吉峰出班奏道:“陛下,微臣弹劾江南到大都道杨帆私藏逆贼,去年杨帆与吴王殿下被行刺,根据刑部调查得知,行事之人乃是扶桑人毛利安奴。”

    “当时杨帆抓到了扶桑人首领,但并没有根据大唐律处置刺客,反而把毛利安奴放回了扶桑国。”

    “虽然幕后主使清河崔氏已被法办,但杨帆却放走了刺杀皇室人员的刺客,还借出海之名资助其武器。”

    “由此可知,杨帆此举乃是通敌卖国,其心可诛,如今调查结果已经出来,恳请陛下命大理寺接手审查!”

    此言一出,满朝文武倒吸一口凉气,还有这事儿?

    王吉峰有名有姓的说出来,显然不是空口白牙。

    在很多人看来,杨帆那厮要完了!

    御史言官以及江南士族的官员差一点振臂欢呼。

    原本以为军方出面,今天的弹劾会再一次失败,谁料到王吉峰居然带来了一个大招。

    刑部可不能风闻奏事,必须得有实打实的证据才行。

    没听王吉峰说么,证据都已经在刑部,那就是铁案如山,任杨帆再奸诈狡猾,也翻不过来。

    而亲近杨帆的这些军方大佬,则齐齐摇头叹息。

    怎么还有这么一回事儿?

    他们很肯定,作为刑部尚书,王吉峰不敢信口开河。

    否则,大理寺稍做调查便知事情的真伪。

    若是王吉峰敢满口胡言,那可就是污蔑朝中重臣、欺君罔上!

    别说是扳倒杨帆了,可能连太原王氏都得栽进去!

    满朝文武,唯有站在前面一言不发的萧瑀一点表情变化都没有。

    仿佛根本不关他的事儿。

    其实这件事除了杨帆和皇帝,就只有萧瑀最清楚来龙去脉。

    当时杨帆的确是先斩后奏,不仅把毛利安奴藏了起来,还放了他。

    但这件事皇帝已经知晓,同时已经经过大理寺的备案。

    作为大理寺卿,萧瑀是最清楚的。

    况且,当时清河崔氏倒下以后,皇帝也曾明令三司停止调查刺杀一案。

    只是没想到王吉峰并没有让人停止调查,反而找到了刺杀的毛利安奴。

    要说太原王氏的能量果然强大,居然连跑到扶桑国的毛利安奴都能够查出来。

    幸好当时杨帆把留下毛利安奴的事进行了备案。

    同时也把培养毛利安奴成为大唐在扶桑国代理人的目的告诉了皇帝。

    否则,仅凭私放刺客、通敌卖国这些罪名就能让杨帆满门抄斩。

    当然,众多朝臣并不知道。

    若说刚才那些御史言官只是风闻奏事,在没有证据的情况下并不能把杨帆怎么样。

    那么王吉峰此时扔出来的那可谓是王炸了!

    即使是长孙无忌也觉得杨帆已是无力回天。

    他甚至已经憧憬儿子长孙冲再一次回到长安的那一天。

    可他们不知道的是,其实这事反倒很容易处理。

    若说刚才那么多大臣弹劾杨帆,甚至直指李二陛下,他还有些不好决断。

    毕竟,为了朝局稳定,皇帝也不能朝纲独断,对御史言官的弹劾视而不见。

    可现在完全不同了!

    刺杀一案,反而让李二陛下找到了破局的契机。

    毕竟,若是有了铁证的案子都属于无稽之谈。

    那么,御史言官那些还没有证据的闻风奏事谁又敢一直紧抓不放?

    想到这儿,李二陛下反而偷偷松了一口气。

    可还没等李二发话,黄峦等言官御史却等不及了,纷纷请奏道:“陛下,若说刚才弹劾杨帆属于闻言奏事,还没有确凿的证据,那么,尚书大人所查刺杀一案与杨帆有牵连,总该把杨帆撤职查办,同时押解回京接受审查吧?”

    “臣等附议,请陛下降旨彻查杨帆窝藏刺客一案!”

    太极殿内的众多官员纷纷下跪请奏。

    即使是与杨帆较好的程咬金这些军方大佬,此时也不知如何为杨帆辩解为好。

    看着众朝臣群起要求自己严格查办杨帆,李二陛下心头愤慨不已。

    这些人简直太可恶了!

    要不是知道杨帆并没有牵扯到刺杀一案,那岂不是要被这些人钻了空子?

    越想越气,李二陛下愤然问道:“当初杨帆与恪儿被刺杀,主谋已经查清,乃是清河崔氏所为,而且当时杨帆受伤更严重,属于受害者之一,为何众卿还要紧抓此事不放?”

    王吉峰脸色一肃,宛如正义的使者,大声说道:“陛下,家有家规,国有国法,虽然杨帆当时也属于受害人这一,但是杨帆窝藏刺客,甚至在把刺客放走以后还资助其武器,让刺客在扶桑国称王称霸,属于通敌卖国。”

    “如果不把杨帆押解回京,把事情彻查清楚,恐怕难以服众啊!请陛下明鉴!”

    “请陛下明鉴!”

    众多朝臣又赶紧附合,仿佛杨帆已经成为了最大恶之人。

    压抑住心头的怒火,李二陛下咬着牙后槽问道:“如果朕硬要说刺客之事与杨帆无关呢?”

    王吉峰等人互视了一眼,言辞凿凿的说道:“陛下,所有的证据都指向杨帆藏匿刺客,甚至是通敌卖国,当然,如果陛下一定要维护杨帆,臣等也无话可说,不过,这可堵不住天下悠悠之口,也会有损陛下的英明形象。”

    李二陛下腾的一声直接站了起来,怒不可遏道:“呵呵,你们还真是真的好臣子啊,居然会朕的名声考虑了!”

    虽然看到李二陛下怒气沸腾。

    但王吉峰等人却没有后退的打算。

    毕竟,好不容易抓住了杨帆的把柄,有机会把杨帆逼到绝路,他们当然不会放过。

    只见王吉峰领着一众官员跪地请奏道:“陛下,为了维护朝纲法纪,为了给百官和百姓一个交代,请陛下下旨押解杨帆回京!”

    看着跪倒一大片的官员,特别是长孙无忌,李二陛下真想下去踹这家伙一脚。

    为了一点私利,罔顾自己掌控江南的计划,长孙无忌这个大舅子与自己渐行渐远了。

    即使李二陛下气愤的不行,但面对这么多的官员,他还真不能把这些人怎么样。

    死死的瞪了王吉峰一眼,李二咬着牙对着御史言官一字一句说道:“你们一直说杨帆通敌卖国,要严惩杨帆,可若说这事与杨帆无关,那你们刚刚没有证据便随意弹劾杨帆又该当何罪?”

    “这……”

    听到皇帝这话,众官员一时间不知如何回答,眼神齐刷刷的看向了王吉峰。

    他们也想确认,到底王吉峰有没有确凿的证据。

    见到王吉峰点头示意后,黄峦等御史言官开口道:“陛下,若有证据证明刺客之事与杨帆通敌卖国无干,那么我们就承认刚刚弹杨帆之请奏属于子虚乌有。”

    在他们看来,王吉峰所说的刺杀一案,杨帆绝对逃脱不了干系。

    因此,对于刚刚那些对杨帆影响不大的弹劾反倒不甚在意了。

    原先之所以紧抓不放,只不过是想通过那些事攻讦杨帆已达到逼迫皇帝放弃掌控江南的目的。

    如今有了更好的把柄,自然不会在意那些风闻奏事的弹劾。

    看到这群官员一副智珠在握的表情,萧瑀有些好笑。

    若说杨帆真的私放刺客,甚至通敌卖国,也许皇帝不会力保杨帆。

    可很明显,杨帆如今已经成为皇帝打开江南局面的那把尖刀,李二陛下怎么会轻言放弃?

    不管有多少官员弹劾杨帆,李二陛下都会把杨帆保下来!

    所以,萧瑀百分百肯定,李二陛下是给这些官员下套呢!

    这帮文官大抵以为刺客一事是压垮杨帆的最后一根稻草,指不定心里正欢呼雀跃呢!

    他们哪里知道,却给李二陛下找了一个借口。

    更主要的是,这些御史言官也说了。

    如果有证据证明杨帆不是通敌卖国,那么其他的弹劾就相当于子虚乌有。

    一旦皇帝把证据亮出来,那么就相当于给杨帆披上一件刀枪不入的铠甲。

    因此,现在的杨帆和李二陛下早已然立于不败之地!

    萧瑀不禁怀疑,难不成这件事是杨帆早就计划好的?

    否则,杨帆怎么会把这件事早已安排的如此无懈可击?

    这个念头一起,萧瑀不禁吓了一大跳。

    若真是如此,那杨帆也实在太恐怖了。

    要知道扶桑刺客一事,那可是一年多之前的事了。

    难道那时候的杨帆就已经开始谋划江南?

    萧瑀这边震惊的不行,大殿之上的文武百官却已经是一片哗然。

    刺客一案,在清河崔氏覆灭以后其实已经告了一个段落。

    如今王吉峰以及一众江南士族的官员又想拿这件事小题大做,显然是想与杨帆和李二陛下死磕到底了。

    毕竟,一旦把这件事爆出来,如果不查个水落石出,皇帝根本没法向百官交代。

    现在陡然被爆料出来,怎能不引起哗然?

    毕竟,这可涉及到通敌卖国,无论在律法还是道德上,都是绝对不能容许的!

    此时,长孙无忌站出班列,声音铿锵有力:“臣领百官恳请陛下核实刺客一事,若杨帆当真有通敌卖国之嫌疑,当马上剥夺其大都督之职,同时召集三司会审,对杨帆严惩!”

    “请陛下核实此案!”

    “请陛下将通敌卖国之人拿下,以正国法纲纪!”

    “对,杨帆这等吃里扒外之辈,必须予以严惩!”

    “陛下,大唐乾坤朗朗,居然还发生这样的事,某不屑与杨帆同朝为官也!此事若不严惩,不足以正国法;不严惩,不足以平民愤,不严惩,不足以安天下!”

    此时文官阵列群情激昂,一个个义正辞严,直接化身为正义的代表,恨不得现在就将杨帆这个罪魁祸首砍了脑袋!

    而一些亲近杨帆的文官只能面面相觑,变得默不作声。

    毕竟王吉峰的架势显然有真凭实据,这种事还怎么辩解?

    刚刚本来随着魏征、程咬金等人的出面,提出对各位监察御史的弹劾进行核实以后再讨论下一步的问题,已经让杨帆的处境变得比较好。

    毕竟,御史言官那些弹劾都是些道听途说的东西。

    就算其中有那么一两件是根据事实改编,但那也没什么大不了的。

    因为这并不能对杨帆有实质性的伤害,皇帝也不能因为“风闻奏事”便随便处罚一个封疆大吏。

    毕竟,于情、于理、于法……这都说不过去。

    可随着王吉峰这一条弹劾的出现,形势陡然逆转。

    毕竟,有着真凭实据的证据和风闻奏事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

    可以说,现在的形势对于杨帆极为不利。

    一旦把杨帆押解回京进行审查,不说最后是不是真的通敌卖国。

    只要把杨帆调离江南,那么这些官员弹劾杨帆的目的就达到了。

    更何况,一旦核实了杨帆真的通敌卖国,不说杨帆只是皇帝的女婿,就算是皇帝的儿子也要被严惩!

    虽然朝堂上儒家子弟一直嚷嚷着要仁治,但是实际上治国还是外儒内法。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