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慧笔学 - 历史小说 - 三国之经天纬地在线阅读 - 第四章:资金缺口

第四章:资金缺口

    由始至今,我们几乎就没看见过刘纬会为钱而发愁,除了拥有盐井这座聚宝盆外,他更是生财有道,这么多年勠力经营,积攒下了不少钱粮,一直是个腰缠万贯的豪横形象!

    可兴鼎六年推广种棉失败,给刘纬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这回又有两项大工程,要立刻上马,这使府库皆空,濒临破产的刘纬,顿感捉襟见肘,愁容满面!

    刘纬真的没钱了吗?不是的,他有钱!只是一个萝卜一个坑,都用在了该用的地方!

    比如,荆州新附,安抚百姓,发展建设急需用钱;招兵养兵,更需用钱,这笔开销,雷打不动,而且只能越来越多;

    还有,汉中工业园区开工,要用钱吧?修路造桥,发展基建,也得用钱吧?维持官府正常运作,给官员发薪水,更要用钱!

    另外,甘宁水师新败,损失战船无数,打造新的战船,也得用钱;推广种棉失败,所造成的损失,更得拿钱来弥补!总之,是哪哪都要用钱!

    按照现代说法,其实刘纬不是没钱,而是资金链忽然断了,一时间真的拿不出多余的钱来,再去修什么水利工程!真可谓一分钱难倒英雄汉,刘纬也终于体会到,缺钱用是个什么滋味!

    其实,目前的财政困局,刘纬也不是熬不过去,只要节衣缩食,过一年苦日子,待来年赋税钱粮入库,便能大大缓解窘境,从而摆脱经济危机!可是,这也就意味着,整整一年内,他几乎什么也不能干了!

    其实,兴鼎六年时,刘纬虚龄已经三十一岁了!是不是感到有些意外?时间居然过得这么快!

    想当初,他刚穿越到这个时代,是建安五年,即公元200年,当时的公子刘纬十三岁;兴鼎元年,为公元212年,那时候刘纬二十五岁;兴鼎六年,刘纬已年过而立,虽然依旧年富力强,却已经开始步入了中年!

    当然,刘纬在短短不到二十年的时间内,便能创下如此恢弘伟业,并深刻地影响了这个时代,就已经很了不起了,可是这与刘纬要实现的宏伟目标相比,却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

    走一步,就用了将近二十年时间,刘纬岂能不急?当然,起步阶段,肯定进程缓慢,将来的步伐势必越来越快,可即便如此,刘纬也觉得,时光如水,岁月如梭,时不我待!

    一年时间,就这么白白浪费了?天知道自己的生命中,还有几个一年,刘纬耽搁不起,否则此前他为何会轻率推广种棉,以至失败,不就是因为着急么!

    引黄灌溉和引黄泡碱这两项工程,若不能尽快上马,如期完工,推广种棉,便不能尽快铺开,回本获利的那一天,便会无限期延后,岂不影响了刘纬统一天下的大业?因此,刘纬下定决心,就是掘地三尺,也要挖出钱来!

    一般百姓家里缺钱了,首先想到的办法,就是节衣缩食,省着点花,刘纬自然也不能免俗,所以他的第一项措施,肯定是撙节裁减,节约用度,争取从牙缝里,挤出点钱来!

    不过,这项措施的效果却并不明显,能节省和筹措出来的资金,十分有限,杯水车薪!因为刘纬原本过的日子,就十分节俭清苦,不喜奢华,再节俭,能省出几个子儿来?

    同理,受刘纬带动,蜀中官员们的日常开销,也并不大,办公经费已经很低,连茶水钱都省了,花费能有多少?就算裁减一半用度,勒紧裤腰带过日子,也省不下多少钱!

    所以,节流并不是最佳手段,更不能是唯一手段,刘纬还得想办法开源!开源节流并重,才是硬道理!可是,该如何开源呢?

    华容火油矿,如今已经彻底落入了刘纬手中,孙权放弃了收益分成,刘纬利益独享,无疑增加了不少收入!可是,这却不是短期之内就能见到的效益,要想获得肉眼可见的利润,需要长期经营才行,刘纬现在需要的是一笔快钱,也等待不起!

    那么,提高税收比例如何呢?万万不可!刘纬虽然不像康熙皇帝那样,固执地坚持永不加赋,认为税收比例,应该是浮动的,随时可以针对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却也不能随便加重人民的负担!

    刘纬忙活了这么多年,坚持以民为本的原则,为的就是造福天下百姓,如果因为缺钱就加收赋税,岂不是与自己的初衷背道而驰?这个念头,想都不用想!

    思虑再三,权衡利弊,刘纬最终想到了办法,就是一个字:借!只要能借来钱粮,先让两项工程尽快上马,将来获益后再还就是了,起码不会白白浪费时间,耽误推广种棉这项国策执行的进度了!

    可是想要借钱,谈何容易?无论古代,还是现代,借与还,都是一对尖锐的矛盾,有钱的也不敢轻易外借,就怕要不回来;没钱的,轻易也不敢借,就怕自己还不上!

    况且,开口谈借,低三下四求人,太丢脸啦,这可让身为汉王之尊的刘纬,如何开得了这个口?

    更何况,他找谁去借呢?刘纬需要的,可是一笔大钱,粗略估计至少五百万贯以上,这还是先期启动资金,再上后续投入,怎么也得两三千万贯,所需粮草,更是不计其数!谁能一下子拿出这么多钱粮,借给刘纬啊!

    如今益州最富有的人,就是张鲁了,他经营着数以万顷计的许多庄园,名下佃农,不少于万户,每年收租进项,折合成钱,至少百万贯以上!

    虽然这些,似乎与刘纬大力发展的工商业并不挨边,但在民以食为天的古代,粮食依然是十分抢手的畅销品,这家伙赚得盆满钵满,可谓富得流油!

    紧随其后的,就是费氏家族了!因为经营盐井,并借着刘纬改革的东风,从事工商业,费氏一族,一直是蜀中商贾之首,每年利润巨万,家赀丰厚,也是富得流油,几百上千万的数目,也能拿得出来!

    更重要的是,张鲁也好,费氏也罢,都不是外人,与刘纬沾亲带故,名义上更是刘纬的属下!若刘纬开口向他们拆借,临时周转一下资金,应该问题不大吧?况且,刘纬的信用,一向很好,张鲁和费氏族人,总不会怕刘纬赖账吧?

    这的确是一条解决目前经济困境的有效路径,别说,一开始的时候,刘纬还真就动了这样的心思,可是后来,他却打消了这个念头,并没有这么做!

    为什么啊?刘纬这可就有点瘦驴拉硬屎了,莫非是拉不下这个脸面?尊严要紧,还是推广种棉的国策要紧啊!孰轻孰重,难道刘纬分不清楚吗?

    这么说,可就冤枉刘纬了!为了富国强兵,实现胸中大志,让刘纬跪着去求人,他都不会犹豫的,关键是这么做,所造成的后果,难以估量!

    有借有还,肯定没问题,关键是你还了以后呢?不还是欠了张鲁和费氏一族的人情!钱好还,可人情却不好还呐!

    刘纬若欠了这些人的情,会不会助长了他们的嚣张气焰,而愈发张狂过甚呢?万一今后,这些家伙干了什么违法乱纪的勾当时,刘纬还好意思依法严惩,铁面无私,大义灭亲么?

    君臣之间,若形成了借贷关系,刘纬的底气都不足了,似乎矮了三分,今后何以自处?将来也许会出现许多十分棘手的麻烦,令他无所适从!

    这也不行,那也不行,钱从何来?刘纬究竟打算上哪去借这么大一笔钱呢?呵呵……他有办法!这个办法就是:发行国债,向百姓集资!作者高祥轩的三国之经天纬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