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慧笔学 - 历史小说 - 红楼之挽天倾在线阅读 - 第四十五章 世事洞明皆学问 ,人情练达即文章

第四十五章 世事洞明皆学问 ,人情练达即文章

    国子监,文萃阁

    听宋源之打趣言语,贾珩既没有否认,也没有承认,只是笑了笑,道:“宋先生觉得此策可行就好。”

    宋源这话,就有着几分亲近。

    宋源笑了笑,说道:“明天,我就让木工订做一些落地牌子,让各区典书都照此办理。”

    宋源以举人之位,在阁中担任录事,几乎处理着整个文萃阁图书管理的常务工作。

    其实,倒也算是屈就了。

    若是出仕,举人甚至可在偏远地方为知县,但宋源为了在京中备考,从二十岁出头的意气风发,一直考到如今的三十出头,几乎心灰意冷,在国子监中索性就任了录事,也是方便备考。

    贾珩点了点头,而二人说话之间,就听得铛铛之音传来。

    文萃阁也敲罄,催离阁中监生,再有半个时辰,就会落锁。

    宋源笑了笑,说道:“这些纸,先收起来锁放柜子罢,天色也不早了,也该回去了。”

    说着,将手中的黄麻纸锁进立柜,然后转身,抬头问道:“子钰是食宿都在阁中吗?”

    一般而言,若是外有亲眷,一般都不会在监中居住。

    贾珩笑了笑,说道:“我也回去。”

    “是在宁荣街?”宋源问道。

    贾珩点了点头,道:“宁荣街的柳条胡同。”

    宋源笑道:“那倒是顺路一段,我坐着马车来的,路上可以带你一程,你先去上去收拾东西罢。”

    贾珩拱手道谢,然后,转身回去收拾东西。

    宋源看着少年离去的背影,手捻颌下短须,面上现出思索,“贾家的人,还真是出了个异数。”

    他自二十岁上京,在京都蹉跎十余年,最后在京都娶妻生子,买田置业,自是熟知京中权贵,对贾家倒也略知一二。

    “百年公侯之家,不定什么时候就出一二出色子弟,顶门立户,复可重振家势。”宋源思忖道。

    少顷,贾珩带着随身携带的东西以及雨伞,和宋源出了国子监,登上一辆老仆赶着的马车,马车辚辚转动,碾过街道上的雨后积水,远远而去。

    马车之上,二人叙着话。

    宋源笑道:“子钰,要参加县府二试,多花时间钻研经义文章,斯是正理,若有在四书上有不懂之处,只管来问我,不要见外才是,别的不敢说,这秀才之试,十拿九稳。”

    这次相比在醉风楼中,酒酣耳热,再当着韩珲的面,说得话其实还有几分场面之意,这私下里,明显就是真诚许多。退出转码页面,请下载app爱读小说阅读最新章节。

    贾珩闻言,感激道:“多谢宋先生,若有不解之处,一定会来问先生。”

    宋源笑了笑,说道:“科举一途,我也是最近思索,终究是进身之阶,关要还是在治事之才,如不通实务,纵然去做官,也要被奸猾胥吏蒙蔽,是要出问题的,好在子钰年纪虽浅,已见治事之才,这就很难得。”

    这个道理也是宋源在科场碰壁,于京都谋生之后才渐渐悟出的道理,先前见贾珩才情展露,为人处事又,故而感慨几句。

    “先生谬赞了。”贾珩面色一整,说道:“不过先生所言不差,所谓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读书进学也好……立功立言立德也罢,无不应在知行合一四字。”

    宋源闻言,眼前一亮,口中喃喃着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十四个字,笑道:“子钰此言,当真是格言警局,发人深省,也不知是哪位大贤所言,当真是字字珠玑,一字难易。”

    显然,宋源这些年,就隐隐有这种体悟,但却无法将之概括,如今骤听意味隽永之言,竟有拨云见雾,遇到知己的快慰之感。

    贾珩笑道:“倒也忘了何人所言,只是一时感慨。”

    这话自然不是他的原创,出处在……《红楼梦》。

    嗯,说来还和他未过门的妻子秦可卿有关,红楼梦原著中有载,可卿屋里悬着一副《燃藜图》,两边张贴的就是这横联。

    宋源笑道:“先前听子升和文度说,子钰还写了一份话本?”

    这原本是韩珲当初随口说过,初时,宋源也没放在心上,自然就没有细问。

    一来寻根问底,最是惹人厌恶,二来也是,先前真的没把贾珩这小小少年太放在心上。

    贾珩怔了下,坦诚道:“只是囊中羞涩,撰文糊口而已。”

    宋源诧异道:“可曾有带文稿?”

    贾珩思忖了下,道:“只随身带了二回目,先生现在要阅览吗?”

    马车四粱上,就有着烛火映照,车厢中倒也明亮如昼,从这倒也能看出,宋先生家境应该是殷实的。

    见宋源点头,贾珩从随身的布包中,取出文稿。

    宋源点了点头,接过文稿,就是阅览,看见《临江仙》一词,面色微震,抬眸,驶声道:“子钰真大才也。”

    而后,又是向下阅览。

    这位宋君涯少年时,也是神童来着,不说一目十行,但阅览速度也是很快,目光似抽不离一般,看完第二回目,怅然若失,语气复杂道:“当真是雄文,文法得经传之洗练,剧情得画本之离奇,斯是好书,当浮一大白!”

    原本以为是少年人的臆想,不定什么浓词艳赋,不意竟有史笔如椽,字字如刀之感。

    贾珩道:“宋先生过誉了。”

    值得一提的是,他记忆力再是超群,也不可能将前世所阅三国,一字不差地出,文风用词,自然也会有他自己的东西。

    前世纵览经史,就不经意显露出来。

    所以,这夸奖,他其实还是有几分……受之无愧的。

    宋源将文稿恋恋不舍递将过去,道:“子钰若有下文,还请务必让我一睹为快。”

    贾珩点头道:“我平日在阁中。”

    宋源又道:“子钰这等文稿当不可使明珠蒙尘,尽快见于世人才是,监中就有坊刻,当尽快刻板印刷。”

    国子监作为国朝最高首府,岂能没有出版社之类的机构,其印刷讲义、书籍都有自己的坊刻。

    贾珩闻言,面色一顿,道:“此稿已许之于翰墨斋印刻,付梓出版。”

    宋源叹了一口气,说道:“那真是可惜了。”

    忽而,又想起一事,宋源迟疑了下,还是问道:“不知约稿银两几何?”

    贾珩沉吟了下,道:“一回二两。”

    宋源感慨道:“这个价格……算是新人通行之价了,只是若用监中坊刻,子钰或可多得一些润笔之资了。”

    贾珩不由失笑,说道:“当初,可惜未认识先生。”

    宋源笑了笑,说道:“不过,翰墨斋路子广,据说背后东家财力雄厚,子钰这本书若畅销于世,或许能得重新议价也未可知。”

    贾珩道:“但愿如此罢。”

    二人说着话,车窗外的仆人,苍声道:“老爷,到家了。”

    贾珩道:“宋先生到这里就行了,我下去步行就是,前面不远了。”

    宋源笑了笑,说道:“本来想留你到家中吃酒,只是仓促之下,唯恐招待不周,那就明日吧,我让下人送送你,先回家就是。”

    说完,宋源不等贾珩拒绝,先是掀起了车帘,说道:“老吴,替我送送贾公子。”林悦南兮的红楼之挽天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