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慧笔学 - 历史小说 - 重返大隋在线阅读 - 第372章 逆风翻盘

第372章 逆风翻盘

    必须得先缓一缓,最终的这一步,得由皇帝自己踏出去。…≦,如果皇帝还不想踏这一步,而他们逼的紧了,那最后可能就会得到相反的结果。

    心思已定,高颎终于睁眼,然后出声。

    “陛下,老臣以为此案还有诸多疑点,实不宜立即下结论。”

    杨坚闻言微微惊讶,他抬头望着高颎,又喊出了已经好几年没有提过的称呼,“孤独公以为当如何处置?”

    高颎心中微微得意,他果然猜对了皇帝的心思,皇帝并没有要打倒杨广的意思。

    组织了下思路,高颎道:“臣以为,眼下暂时不宜先下结论,还是当多给刑部、大理寺、御史台三衙时间审理追查此案。一个虞孝仁也只是说明晋王有嫌疑而已,并不能就认定晋王有罪,还应当搜寻更多的证据才能下结论。不过,出于对晋王的保护,臣以为晋王眼下还是应当避嫌,在没有进一步的调查结果证明晋王与刺案无关之前,晋王当先暂时留在京中。”

    “这样么?”杨坚认真思虑起这个处置方法来。这算是一个权宜的办法,给了杨坚一些缓冲的时间,让他可以更加仔细的思虑,不至于匆忙间做出结果。杨坚越是细想,越加觉得这个处置办法不错,这并非是最终处置结果,而只是一个临时的权宜之策罢了。不管将来调查出来的结果究竟如何,有这段时间杨坚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来考虑全盘了。

    杨素听了高颎的话后,脸色却变的非常难看起来。乍一听高颎这个计划似乎对杨广有利,可实则不然。表面上。暂时不对直接给杨广定罪,杨广暂时只是刺案的嫌疑人而已。一旦将来调查清楚了,自然会给他说法。可杨素知道。这不过是表面而已,高颎不愧是执掌朝堂十几年的宰相,一出手就直接把杨广往死里整。表面杨广的结果不错,实际上呢?现在朝廷查出来的结果,也不过是虞孝仁是真正的涉案人员而已,晋王虽然很有嫌疑,可却也没有足够的证据。而现在高颍一句话,暂时不定杨广的罪,却等于让杨广一直背着这个嫌疑。更加要命的是。高颎还借着这个机会,要让杨广避嫌。

    所谓避嫌,听起来好听,但实际上却要等于要软禁杨广,剥夺他手上的实职权力。

    尤其是这个避嫌还没有一个明确的时间限定,而是说要等查明刺案与杨广无关之后。

    至于这个案子什么时候才能查出结果来,现在谁能肯定?光是看现在已经浮出水面的这些刺客和虞孝仁,都能让所有的人头痛不已,这绝不是个好查的案子。而案子一天查不出结果。那么杨广就一天有嫌疑,他也就一天得呆在京师的王府里,虽然表面上没定罪,可这比定罪的结果还不如。真当现在就认定杨广是刺案幕后者。说不定皇帝还不会如此处置。

    狠准稳!

    高颎出手,果然不凡,他根本没有想着要马上给杨广定罪。但他提出的建议,却让杨广等于是获罪了。

    一个背着刺杀皇太孙嫌疑的亲王。一个只能呆在京师王府中避嫌的亲王,不能回到扬州藩镇总管府去。在这避嫌期间自然也不适合再担任北伐统帅一职。而杨广从此头上顶着这么一个屎盆子,他的威信他的声望,都将无法避免的大受打击。

    杨素汗湿衣背,这个高颎真的狠。可他却还没有办法反驳,总不能说晋王没罪吧,红口白牙空口无凭,这样说有什么意义?

    杨坚倒是有些意动,觉得这个办法不错。

    杨广这边暂时冷处理,先放到一边,不管杨广到底是不是真凶,都可以让他有时间做全面的考虑安排。如果他还想要坚持废勇立广,那他需要时间来给杨坚洗去这个嫌疑。如果他要就此处罪杨广,那他也需要时间来提前安排好后续事宜。不论是杨勇还是杨广,他们都不只是普通的皇子,他们是朝中重要势力的代表,牵一发而动全身,必须准备妥当之后,才能动任何一人,要不然,就有可能带来极大的动荡。

    让杨广暂时呆在京师,正好合适。这个时候,杨坚也不放心放杨广回扬州了,更不放心这个时候让他继续统帅北伐几十万大军。

    “北方战事即将开始,此时岂能临阵换帅?”杨素还在做最后的努力。要是高颎的建议得到皇帝的同意,那晋王这次真的就不死也要脱层皮了。尤其是这北伐战事,晋王一党费了多少心血才达到如今的局面,要是因眼前事被高颍一句话而否决,这个打击就太大了。

    高颎面对杨素的焦急,充满了冷漠和不屑,“这是对晋王的保护,也是对陛下的负责。如今晋王身负刺杀太孙嫌疑,这个时候还如何统帅几十万北伐大军?在这样的情况下,几十万将士百余总管将领们如何能相信晋王?更别说,东路元帅可是皇太孙殿下,这仗还没开打,大元帅和东路元帅之间就已经如此关系,你能放心?此战关系国朝命运,举国上下都在祈祷胜利,我们不敢有任何的大意。万一到时出现点差池,越公可想过后果,谁能承担那样的后果,谁又承担的起这样的后果?”

    杨素默然。

    出了眼下这档子事,皇帝肯定对晋王也有了不同的看法,这个时候皇帝会轻易的再将整个北伐战事的指挥权交给晋王?会把几十万人马交给晋王统领?若太孙真是晋王派人行刺的,那皇帝把举国之兵都交给晋王后,谁能保证晋王到时不会弄出更大的事情来。

    不需要什么确凿的证据,只要一点猜疑,皇帝就绝不会在这个时候再让晋王统兵北伐。

    “晋王多年来一直出镇在外,为国操劳,这次就让他在京好好休养一阵子吧,至于北伐战事,另选统帅。”杨坚思虑了一会,最终还是无法让杨广继续统领北伐大军。

    临阵换帅,虽是兵家大忌,可总好过几十万人马失控的好。

    “何人可为帅?”杨坚问。

    杨广其实是个很合适的大军统帅,这样规模的战事,按照南北朝以来的惯例,肯定得派宗室挂帅的,甚至有时需要皇帝统军亲征,不到万不得已,决不可能让外臣统兵。杨坚向来对臣下防范极严,绝不会放松这点原则。不过他对于御驾亲征的兴趣不大,他的长处不在统兵打仗上,况且是这般规模的大战,哪怕只是挂名,他也不想。一来他对军事并不熟,二来他年纪也大了,再则他身为皇帝更需要坐镇中枢,总揽全局。

    “臣请陛下御驾亲征,统领三军,北灭突厥!”杨素奏道。让皇帝出征,总好过让其它亲王出征,尤其不能让太子借此机会统兵北伐。

    不过他的提议直接被杨坚否了,杨坚不是那种好大喜功的人。

    杨素抢在高颎出声之前再次奏道:“臣以为可由皇太孙挂帅,指挥北伐。”

    杨坚有些意外杨素竟然举荐杨林为帅,不过略一思索,他也觉得这倒也是一个不错的提议。杨林先前被任为东路元帅,对于北伐的前期准备参与极多,这个时候让他挂帅,也能迅速的接管北伐大军。而且杨林是皇太孙,在朝中其地位也极高,统御指挥众将当然没有问题。不过杨林为帅也有些不足之处,首先就是他太年轻,资历不足。这毕竟是几十万人的大战,杨坚也不敢把所有的希望都放在易风身上。

    果然,柳述很快得到高颎的示意,立即出列反对。

    理由就如杨坚所想的一样,皇太孙太过年轻,根本没有资历,恐诸将不服。

    “当年卫王统兵北伐之时,也不过和皇太孙如今年纪相当,可两次统兵北伐都取得极佳战绩。再说了,皇太孙为帅,也只是挂帅,并不需要真正的亲自决策指挥。只需要皇太孙挂名为帅,陛下完全可以择几经验丰富稳重的大将为太孙辅导。”杨素反驳。大规模的战事,确实惯例宗亲挂帅,可这也仅仅是为了避免让外姓臣子为帅,同时也是一种对统兵将领的一种监督罢了。多数情况下,这些大帅也确实仅仅是挂帅而已。就如隋朝的多次大战,平陈之役,杨广挂帅,可实际上平陈大军的真正指挥者是长史高颎,其中行军元帅杨俊指挥一路平陈军,但真正的指挥者是他妻子的伯父。以及去年杨谅东征,同样是高颎挂帅,还有卫王杨爽的几次挂帅北伐,一样并非真正的统帅。每次这些亲王们挂帅,实际上朝廷都派出了重要的文臣或者武将,由他们出任副职,实际指挥调动军队。这些挂着大帅名头的亲王们,更多的只是掌握着帅印,在需要的时候按印发令而已。因此杨素推荐太孙为帅,其实资历什么的并不是很重要的,重要的是他是皇太孙,有这个就足够了。退出转码页面,请下载app爱读小说阅读最新章节。

    杨坚有些犹豫不决。(未完待续。。)

    百度搜索“”木子蓝色的重返大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