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慧笔学 - 历史小说 - 摄政大明在线阅读 - 第九百九十八章.传业授道解惑.

第九百九十八章.传业授道解惑.

    ……

    ……

    认真思索片刻之后,朱和堉再次拿起赵山才当初留给赵俊臣的遗书密信,迅速的翻动阅览,表情颇是凝重。

    这封遗书密信的内容并不算多,仅有十余页、数百字,也没有尝试引导赵俊臣的思路、分析庙堂局势的未来发展,又或是试图向赵俊臣灌输任何想法与理念——因为赵山才很清楚赵俊臣的性格,知道赵俊臣表面上看似随和,但实际上极有主见,拥有自己的见解与判断,并不会轻易受到他人的影响。

    事实上,在这封遗书密信之中,赵山才的表现就好似是赵俊臣身边的忠心幕僚,一副全心全意的为赵俊臣考量的模样,只是向赵俊臣提出了许多看起来颇有益处的建议、以及一些查漏补缺的提醒。

    却说赵山才的诸项建议,总共有十余条,侧重各有不同、涉及范围颇广,但若是简单总结的话,也就是三个方面罢了——那就是花钱、攒粮、养望。

    在赵山才看来,赵俊臣的未来危机,大约可以分为三个方面。

    其一,是赵俊臣的开源本领太强,近年来不仅是让国库扭亏为盈,每年的银两盈余也是愈来愈多,眼看着朝廷的财政状况越来越好、所有人都认为公帑周转已是短期无忧,赵俊臣就再也不是德庆皇帝眼中不可或缺的心腹大臣,迟早都会迎来卸磨杀驴的结局。

    所以,赵俊臣就必须要寻找一些正大光明的理由,想方设法的鼓励朝廷多花钱银子,让朝廷财政一直维持在勉强收支平衡的状态之下,这样一来德庆皇帝也就不敢轻易放弃赵俊臣了。

    其二,则是朝廷公帑之中存粮严重不足的困境,一旦是民间发生了天灾人祸、遭遇了严重粮荒,需要朝廷大举赈济、但户部偏偏又拿不出粮食的时候,赵俊臣很容易就会成为背黑锅的人选——哪怕是赵俊臣如今已是入阁辅政,但名义上依然监管着户部。

    所以,赵俊臣为了以防万一,就必须要竭尽所能的为朝廷积蓄存粮,否则迟早都会栽跟头。

    其三,则是赵俊臣的人望太差,即使是那些看似是唯赵俊臣马首是瞻的“赵党”官员,本质上也只是利用赵俊臣的权势为自己敛财罢了,也就是说赵俊臣并没有真正的人望,顺风顺水的时候还好,一旦是遇到稍大一些的挫折,或许就是树倒猢狲散的结局,并没有多少人是真心实意、不离不弃的追随赵俊臣。

    若是这般局面不能改变的话,赵俊臣未来发展的容错率就会越来越低,只要是跌倒一次就是万劫不复的局面。

    当然,这些观点皆只是赵山才的一家之言,他并不了解赵俊臣隐藏在暗中的那些布置,许多情况到了今日也早就时移世易了。

    但不得不说,这些建议依然是有许多可取之处,也确实是影响了赵俊臣的许多决策

    至少,朱和堉最初看到这些建议的时候,就觉得这些建议对于赵俊臣有大益处。

    不过,朱和堉刚开始的时候想法尚浅,只是赞叹这些建议的巧妙,但如今再看里面的内容,尤其是看到这封遗书密信之中的最后一条建议,也终于是发现了蹊跷之处。

    这一条建议,既是异常巧妙、也是大胆至极!

    说它异常巧妙,乃是因为这条建议完美结合了花钱、攒粮、养望这三方面的要求;

    说它大胆至极,则是因为这条建议完全违背了明太祖朱元璋的明文祖制!

    这条建议就是,让赵俊臣当众向德庆皇帝请旨,为百官涨俸!

    这样一来,国库支出必将是大幅增涨,赵俊臣也就会再次变得不可或缺;百官得到了实惠之后,必将会感激赵俊臣的提议,赵俊臣的朝堂声望也会大幅提升;为百官涨俸之际,还可以采取俸粮折银的手段,到时候固然会引发民间粮价的提升,但朝廷公帑每年都可以增加一大笔存粮,朝廷的应急能力也就有了提升,说是一举三得也不为过。

    然而,明太祖朱元璋早就把朝廷官员的俸禄标准铭刻于石碑之上,表示后世绝不可更改,这般做法毫无疑问会引来轩然大波。

    朱和堉的目光在这条建议上停留了许多,却又想起了赵山才留给他的那封遗书密信之中的某条建议——今后一旦是赵俊臣提议为百官涨俸,朱和堉就必须要第一时间表态支持!

    *

    见到朱和堉的目光停留之处,表情变幻不定,赵俊臣面带笑意,再次问道:“你可是明白了?”

    朱和堉抬头看着赵俊臣,表情凝重道:“向父皇请命、为百官涨俸?这件事固然是可以为自己增涨声望,但它一旦提出来,父皇他就必然是龙颜大怒,也明确违背了祖制,只怕是很难操作,风险也是极大……”

    见朱和堉并没有第一时间表态支持或是反对,而是认真思索着具体操作手段,赵俊臣满意点头。

    然后,赵俊臣再次摆出一副夫子讲课的态度,问道:“是的,风险很大,也很难操作,太子殿下你的犹豫不决也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但你以为自己的目前处境就风险小了吗?这种破釜沉舟、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做法,已是你今后唯一的选择了!

    说话间,赵俊臣伸手一指书房里的书架,朱和堉转头看去,却见到书架上摆放着各类史书,从司马迁的《史记》再到司马光的《资治通鉴》竟是一应俱全。

    赵俊臣的语气变得冰冷,缓缓道:“储君太子的这个位置,半君半臣、亦君亦臣,既要防备皇帝的猜忌、又要防止百官的暗算,世人瞩目之下,一举一动都会被人放大、遭人利用,可以说是天下间最难坐的位置,也是有史以来最危险的位置!

    太子殿下你阅览史书的时候,可有统算过历朝历代的储君太子,有多少人顺利登基、又有多少人遭到废杀?

    我倒是详细统算过一次,如今就可以明白无误的告诉你——自汉以来,历朝历代拢共有太子储君二百一十三人,其中有五十六人在登基之前就死于各种意外,又有六十七人因为各种理由遭到了废黜,也很快就同样是死于非命,唯有剩下的九十人可以顺利登基!……也就是说,历朝历代的太子储君,只有四成可以顺利登基,剩下六成皆是结局凄惨!

    而太子殿下你如今的局面,更是极为不妙,朝堂之上到处都是敌人,清流们也即将要弃你不顾,陛下则是决心要另立太子,对你有利之处竟是一个也无……自古以来,似你这般情况的储君太子也有不少,就没有任何一人可以幸免于难,皆是遭到了废杀!所以,太子殿下你今后遭到废黜早已是不可避免的事情!”

    赵俊臣所说的这些数字过于冰冷,让朱和堉不由是面色一变。

    朱和堉很早就知道太子储君的位置最是难坐,但直到今天才从赵俊臣这里得到切实的统计数字,也就愈发深刻的理解了自己所面临的危机有多么严重了。

    见到太子朱和堉的表情凝重,赵俊臣却又一笑,主动缓和了语气,又说道:“与此同时,太子殿下你的优势在于自己持身很正、声誉尚佳,并没有犯下任何无法挽回的大错,这是你的截然不同之处!

    别的太子储君遭遇废黜之后,就绝无东山再起的机会了,因为他们遭遇废黜的那一刻就已是威望尽失……但是,反过来讲,若是储君太子遭遇废黜之际不仅是没有损失威望,反倒是赢得了百官的认同与支持,他就有很大机会可以东山再起!

    这就是赵山才这项计划的核心之处!”

    然后,赵俊臣也终于话归正题,继续说道:“我朝的官员俸禄实在是太低了,百官之清苦可谓是历朝历代之最,早已是苦不堪言!现如今,你协助我当众向陛下请命、为百官涨俸,就是赢得百官支持的最佳方式!

    固然,这件事情很难操作,毕竟太祖当年曾经有过明确祖制,将百官之俸禄多少铭刻于石碑,表示永不可改,而咱们这位陛下嘛……在这方面也并不是特别的慷慨……”

    说到这里,赵俊臣的心里暗暗摇头吐槽,只觉得老朱家的吝啬扣门,当真是祖传基因、一脉相承。

    稍稍停顿了片刻,赵俊臣继续说道:“但未必就完全没有机会!因为这件事情实质上只会有陛下一个人会反对!朝廷的俸禄之低,早就让百官们充满怨气了,只是碍于祖制不敢主动提及而已,朝堂上的各位权臣、各大派系,绝不敢明确表态阻挠,甚至还要暗中支持此事!

    毕竟,这关系到百官的福祉,朝廷中枢的衮衮诸公固然是不缺那么一点银子,但他们也必须要顾及中下层官员的想法,否则就会引来多数官员的敌视,这样的代价任谁也承担不起……即使是陛下,也只能用‘祖制’二字来反对!”

    说到这里,赵俊臣摇头感慨道:“根据太祖当年锁定下的规矩,一个七品县令,每年俸米只有七石五斗,经过俸米折银之后,更是只有三石俸米、十两俸银……但他们还要供养家人、仆从、与幕僚,平日里的官场应酬、迎来送往也是一大笔开销,这么点银子怎么够用?许多时候,百官若是不贪污,他们就活不下去了,说是迫不得已也不为过。”

    见赵俊臣这般明目张胆的为贪官辩护,朱和堉下意识就想反驳。

    但不等朱和堉开口反驳,赵俊臣已是继续说道:“当然,朝廷里固然有那么一部分人还算是清廉,清流们就是代表……但太子殿下你仔细回想一下,那些清流官员有哪个人不是家资丰厚、豪族出身?他们根本不在乎朝廷的那点俸禄,利用清名保证家族存续才是他们的头等大事,所以他们才会成为清流,所以他们才会站着说话不腰疼!”

    朱和堉顿时词穷,犹豫片刻后并没有继续与赵俊臣争辩这些歪理,只是皱眉道:“但只要是‘祖制’二字尚在,这件事就无比棘手……任谁也不敢正大光明的违背太祖的石刻遗旨,就更别说是这件事情会引来父皇的敌视与不满了,只怕是会得不偿失。”

    赵俊臣依然是一副耐心讲课的模样,悠悠道:“祖制嘛,当然是不可违背,但太祖当年只是明令百官不可涨俸,俸禄之外的事情就不在范围之内了,钻空子的方法多得是,换个名目就好了……

    恩,就说是为了培养与鼓励官员们的廉洁习性,避免贪污受贿的现象屡禁不绝,经由吏部的每年考核之后,所有合格的官员都可以领到一笔银子以资奖励,具体数字大约是官员俸银的十倍左右,这笔银子就叫它‘养廉银’好了,并不在俸禄之中,这样一来陛下他也就无话可说了!”

    见朱和堉若有所思,赵俊臣又说道:“至于陛下的敌视与不喜,就更不用担心了!你要明白,这般做法并不是真的为了百官养廉,而是为了置之死地而后生!是为了助你赢得百官们的真心拥簇!是为了你被废黜之后也依然可以重返朝堂!

    陛下的性子固执,不论有没有这件事情,他都会想办法废黜于你!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你被废黜之事已是不可避免!但你若是协助我促成了‘养廉银’的事情,百官们就会对你感恩戴德,陛下再想要废黜于你也就很难下手了!

    退一万步来讲,即使是陛下到时候依然是坚持要废黜于你,到时候也还可以暗中造势,把陛下废黜于你的事情与你为百官们争取养廉银子的事情联系在一起,让百官们错以为这是你遭到废黜的直接原因,到了那个时候,百官们对你将是何等的感恩戴德?你又将是何等的威望高隆?

    再然后,一旦是新任的太子储君稍稍出些纰漏,也无需你亲自推动,就自然会有百官纷纷提议让你重归朝堂,你夺回储位、顺利登基也就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了,这就是赵山才这项计划的全貌!”

    听完了赵俊臣的解释,朱和堉再次沉默了,表情也一直是变幻不定。

    朱和堉一向是深信赵山才,但这项计划实在是太过于匪夷所思了,让朱和堉不由是举棋不定。

    尤其是这项计划如今被赵俊臣全盘掌握之后,就更是出现了诸多变数。

    沉默良久之后,朱和堉缓缓道:“多谢赵阁臣的指教,否则我短时间内只怕是完全不能理顺赵山才的真实想法……只不过,赵阁臣的这番解释,似乎是暗中夹杂了许多私货,也有些避重就轻了吧?”

    赵俊臣表情有些惊讶,反问道:“哦?我在何处夹杂了私货?又在哪里避重就轻了?”

    朱和堉的面色沉稳、语气冷静,依然是缓声说道:“赵山才的这项计划之中,至始至终都没有提过‘养廉银’的设想!他只想要鼓动你我二人合力推动百官涨俸之事,同进同退、携手互助,既是共同违抗祖制,也是共同承担后果,被朝野各方视为一体,也就彻底绑在了同一条船上,从今往后赵阁臣你就必须要尽心辅佐于我了!

    但赵阁臣所提议的这个‘养廉银’,看似是取巧绕开了我朝官员不可涨俸的祖制,也就不会遭到太大的阻挠与打压,但你我二人也就不必强行绑在一起,赵阁臣实现了自己的目标之后,就可以毫无顾忌的抛弃于我了,可是如此?

    还有,根据赵阁臣的提议,百官们每年获得‘养廉银’之前,都必须要经过吏部的审评,这无疑是极大加强了户部的权势,而吏部一向是周尚景的禁脔,所以这就是变相的削弱了皇权、增强了相权……

    从短期来看,周尚景的权势进一步增强之后,就可以帮你分担父皇的打压;从长期来看,周尚景毕竟是垂垂老矣,等他离开庙堂之后,朝廷中枢的各位权臣就再也无人可以与你相争,所以周尚景如今所得到的权势,今后也迟早都会落在你的手上,可是如此?

    再有,赵山才的这项计划,固然是有可能让我置之死地而后生,但它还有一个前提,那就是我被废黜之后,新任太子无法坐稳储君位置,又或是犯下不可挽回的错误……若是缺失了这一环节,我就算是被废黜的时候拥有再高的百官声望,也绝无可能东山再起!但偏偏,赵阁臣你对于这个环节一直是避而不谈,这应该是赵阁臣你还有属于自己的计划,可是如此?”

    朱和堉连续三个“可是如此”的询问,让赵俊臣的表情愈来愈惊讶。

    赵俊臣原本以为自己只需要使用七分心机就可以操弄朱和堉,但如今看来还是太小觑朱和堉了。

    朱和堉的成长要比赵俊臣的预估更高,竟是把赵俊臣言语之中的陷阱全部寻到了。

    不过,赵俊臣惊讶之余,也并不慌乱,依然是一副考校模样,点头道:“看样子,你这段时间当真是成长了许多,赵山才在天之灵见到这一幕,必将是极为欣慰……不过,你的这些顾虑全都是多余的!至于原因,你可以仔细想想!”

    ……

    这段时间,因为防控疫情的缘故,虫子基本没有回家,直到今天才有了休息的机会恢复更新,见谅。

    ……虫豸的摄政大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