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百三十四章 烽烟再起
三月十五。 福宁殿。 距离殿试仅剩三天。 不同于省试,负责殿试的机构名义上虽然是礼部贡院,但实际上操作此事的却是御药院。 为什么是御药院,而不是别的机构? 原因很简单。 因为信任! 御药院最初设立的目的是为了执掌宫内用药的。 众所周知,药是不能乱吃的。 别的东西吃错了,顶多闹肚子,吃错了药,却是要命的。 因此,唯有心腹才能执掌御药院。 前文提到过,赵宋皇室是有家族遗传病史的。 真宗的死因是‘得风疾’,并且接连复发,风疾,便是现代的中风。 仁宗的死因是脑血管类疾病,很可能是高血压,或者脑血栓,英宗的死因和仁宗类似,也是脑血管疾病。 到了神宗,他的死因还是中风。 正因为家族遗传病史的缘故,宋朝的历代帝王,大多都是药罐子,真宗晚年,基本上是日日服药。 御药院的职掌越来越多,也是从真宗时期开始的。 毕竟,御药院的主官是天子亲信,由御药院负责殿试的诸多事宜,也杜绝了舞弊的可能。 像考卷的印刷,也是由御药院负责。 准确来说,是御药院下属的杂事桉负责。 如今距离殿试只剩下三天时间,考卷自然印刷了好了。 此时,李杰正在看御药院送过来的考卷。 往年,殿试考试内容是赋、诗、论各一题,而今年殿试的考试内容却不同。 今科殿试只靠一项! 平边策! 科举乃是国家大事,每次科举的考题,往往都和当时的时政相关,从某种意义上,也能折射出掌权者的意志。 平边策中的‘平’字,足以让外人知道李杰的心思。 是平边,而不是御边! 后者的‘御’,更多是偏向防守的,而‘平’字,其其意义不言而喻,进攻性十足。 这边,李杰刚刚放下手中的考卷,殿外便传来一阵急促而又混乱的脚步声。 人未至,声已到。 “官家,官家,契丹境内传来急报!” 雷允恭慌慌张张的捧着密报,匆匆跑进殿内。 “据言,契丹中京近期调集了大量的粮草,其数难以测算。” “契丹……契丹很可能会在年内扣边。”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这个道理不仅现代人熟知,古人亦是深谙其理。 所以,皇城司的探子特别在意契丹京师的动向,似大规模的粮草调动,只要稍微用点心,基本上都能查得到。 去岁,契丹派兵南下,其意昭然若揭。 后来,国朝还主动派兵寇入契丹境内,所以,眼下契丹调动粮草的目的还用想吗? 这不是秃子头上的虱子,明摆着嘛! “密报呢?” 听到这个消息,李杰连忙挥了挥手。 “呈上来。” “是!” 闻言,雷允恭当即上前一步,半躬着身子,缓缓将密报递到了刘茂勤的手上。 然后再由刘茂勤转呈至李杰。 打开密报,李杰顿时眉头一皱。 他对这份密报,很不满意,密报上只写了契丹调集了大量的粮草,其他的像具体数量、存放地点之类的信息,一概没有。 在专业的情报人员眼中,这样简略的情报,无疑是不合格的。 看来,皇城司内部的人才培养,也得好好改一改了。 当然,这等事,肯定不能由他亲自去做。 因为不符合身份。 天子自有威仪,如果连培养间谍这等事,都要亲力亲为,难免会影响自身的威信。 李杰这么想,倒不是放不下架子什么的。 而是因为这是很有必要的。 古代人的观念和现代人的观念,肯定是不同的,出格,也得有个限度。 “往后,密报的内容须得改一改,似这等不够详尽的密报,不要再送到福宁殿。” “此事必须尽快办,你回去之后,立刻开始草拟具体章程。” “是!” 雷允恭连连点头。 “下去吧。” 李杰挥了挥手,而后目光一转,看向了刘茂勤。 “诏两府大臣于崇政殿议事。” …… …… …… 兴州。 西夏王宫。 李德明也得知了契丹境内的动向,不过,和大宋不一样,他是直接收到了契丹皇帝的手令。 耶律隆绪直接下令,让李德明领军入侵大宋西北。 收到这份诏令,李德明心中可谓是又惊又喜。 喜的是,契丹的反击速度,远比他预料中来的更快,更勐。 为了安抚李德明,耶律隆绪在诏令中提到,此次契丹将会调集三十万大军,全力攻宋。 只是,李德明又不是二愣子。 三十万大军,其中有多少水分,这是心照不宣的事。 不过,再怎么掺水,十几万大军,总是有的吧? 李德明如是想到。退出转码页面,请下载app爱读小说阅读最新章节。 契丹大军攻宋,对于李德明而言,自然是喜事。 然而,辽帝让他出兵,就是惊了。 惊怒的惊! 夏州李氏现在是什么处境,辽帝难道不知情吗? 去年吃了一场打败仗,而且还丢了一座雄关,截至现在,六谷部吐蕃和凉州回鹘仍然时不时的进入西夏境内打草谷。 如果按照李德明的意思,他肯定是不会出兵的。 但契丹可是夏州李氏的宗主国。 对方的命令,李德明敢不听吗? 治不了大宋,还治不了你? 所以,出兵是必须的。 至于,具体出兵多少,其中就有了操作空间了。 首先,这个兵不能全都由李氏一族出! 其他各部族,也得出兵出力。 其次,入不入宋境,和不和宋军交战,也得视情况而定。 有一条准则,必须牢记于心。 夏州李氏只能起牵制作用,夏州党项不能再流血了。 火种,必须保留。 当然,如果时机合适,李德明也不介意进入宋境,抢上几把。 宋境富饶,乃是天下公认的事实。 抢上一点,回点血,也是好的。 另外,如果有机会夺回萧关的话,李德明也不会吝惜兵力。 只要能重新夺回这座雄关,适当的牺牲,也是值得的。 思虑良久,李德明终于做出了决定。 此次出征,兵分两路,他亲自带领一万大军前往宋夏边境,剩下的数万大军则留在兴州。 】 一旦机会来临,他便立刻调转枪头,集合两路大军,直取萧关。放羊小星星的诸天万界之大拯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