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慧笔学 - 历史小说 - 奋斗在红楼在线阅读 - 第九百九十章 一夜鱼龙舞(大结局)

第九百九十章 一夜鱼龙舞(大结局)

    治平三年,春风吹过北地。京西的山寺庙桃花盛开,大明宫中十里香雪海。胜景如画。

    勤政殿中,治平天子宁炎坐在御座上,听着文华殿大学士贾环的奏报。

    “今天下承平三年矣,而自永兴年间,大学士齐驰改革以来,国力恢复,欣欣向荣。然国朝百年积弊,矛盾日积月累,至不得不改之境。臣贾环奏请改制。

    改军机处为政事堂。改五军都督府为枢密院。改革六部官制,改革科举,改革教育开民智,改革国子监,促移民,收各布政司的人事任免权,征收商税,减免农业税。改良户籍制度。提升百官俸禄,增加审计,促进文化发展…”

    贾环的奏章,零零种种,约三十多条,近万字。随着,他一个字一个字的读出来,汇聚在大明宫勤政殿中的十几名重臣们聚精会神的听着。

    这份在周史上被称为治平改制赞誉极高的奏章,是一字可以影响到一个行业的兴衰,可以影响到一个家族的起落。

    坐在御座上的宁炎,时年十六岁。他经过贾环三年的教导,眼界大开。他虽然听不大懂,却仿佛看到一副巨大的画卷在眼前展开:无数的农民、工人、商人汇聚成沸腾,汹涌的时代浪潮!

    贾环读完。身后的重臣们:名义上的执政宰辅殷鹏,大学士蔡宜,吏部尚书宁儒,户部尚书胡璁,礼部尚书魏源质,左都御史李斯,内务府大臣宁澄,左都督北静王水溶,征虏大将军沈迁,金吾将军张四水等人齐齐出列,躬身道:“臣等附议。”

    宁炎抬手,朗声道:“准奏。”

    …

    …

    君臣奏对结束后,治平天子留下贾环,邀请老师到养心殿后的御花园中小酌,欣赏园中的湖光山色。

    袁琪继续担任天子大伴,带着太监和宫女们在亭中摆好酒菜,悄然退出来。

    落座后,宁炎举杯敬贾环,道:“先生,改制牵扯的如此之广,如此之深。我都看不清未来会如何?”私下里,没讲君臣之礼。只叙师生之情。

    近来京中有流言,说先生和他母后有私情。简直是无稽之谈。他清楚的很。

    贾环抿着柔软可口的黄酒,笑着道:“安世,现在是一个狂飙突进的年代!历史大势如此,顺之者昌,逆之者亡。将来,随着生产力的发展,民智开启,治理国家会越来越难。”

    这还是一个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当天下百姓吃不饱饭时,让他们能吃得饱饭,就是好朝廷。而等到生产力发展,百姓富足,就有别的需求。

    比如,对居住环境的要求,对食品安全的要求,对受教育权力的要求,等等。

    宁炎放下酒杯,点头道:“所以,先生常讲的是:群策群力。”

    贾环笑一笑,“你如今十六岁,距离亲政就在这一两年。为百官加俸禄之事,你尝试去做。”这是一个得名声的事。

    他不会像张居正那样,放不下改革的成果!任何一个改革,必然会出现反复,曲折。因为,只有吃过大亏,受到教育,才会选择正确的路。

    他有足够的时间,允许出现反复。他会允许天子执政,犯错。

    宁炎心中一振,道:“是,先生。”

    贾环笑道:“自古以来,没有规定说:天子必须到十八岁才亲政。天子大婚之后即可。你这几年,没少和士英,炽儿在京中到处交游,可有看中的姑娘?”

    国朝的皇后,并无太严苛的规定,只要家世清白即可。当日,若是世族之女,会加分。因为,明朝的皇后,都是小家碧玉,结果无一个太后可称懂政治。

    提及此事,宁炎俊脸上微红,哎哎的道:“学生不知先生准备何时将落儿妹妹出嫁?”

    贾环微怔。随即,笑着虚点着宁炎,“你小子。”

    …

    …

    夏末秋初时,京城的暑气渐渐的降下来。街道上的梧桐,都见黄色。午后之时,无忧堂的庭院中,蝉鸣声不止。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

    书房中,左副都御史宇文锐正向贾环汇报着他去西部和蜀地巡视的结果。有些话,奏章里不好说。

    雅致,富贵的书房中,贾环从书桌后走出来,在桌几待客,茶香袅袅。

    宇文锐此时已是六十多岁,头发花白。他和贾府渊源极深。坐在交椅中,直言不讳的道:“贾相,地方上对改制颇多不适应。科举改制,士林多有非议。至于,征收商税一事,各地民怨沸腾。”

    贾环轻笑着,反问一句,“真的是民怨?而不是权贵之怨?”

    宇文锐就笑了一下,拿起茶杯喝茶。治平改制,涉及的层面非常深。非三言两语可以说清。

    比如,将鸿胪寺升格,负责国家外交,翻译等事务(外-.交-.部)。将吏部扩增(中-.组-.部),稀释吏部员外郎的权限。将户部扩权,有预算,审计等职务。又有科举改制,除经义外,开设明算、自然等科。现在吏员都需要国家考试才能上任。

    到今日,已经实施近半年,各方面、各地方都在磨合,适应。改革,困难重重。

    贾环微微倚在檀木交椅中,手指轻敲着扶手,神情坚毅的道:“思仰兄,当今之天下,非中土一地一国,有四海五洲,大国争锋。我辈当此之时,退不得啊!退一步,则子孙后代无立锥之地。

    国朝的政务,到今日之态势,不得不改。但凡改革,总是会损害一批人的利益。有怨言、杂音很正常。报纸上要正确的引导舆论。”

    宇文锐笑呵呵的道:“贾相,引导舆论,这个问题,你要和萧开之谈。”

    治平改制。通政司地位下降。只剩奏章存档的功能。天下各地的奏章,直接对接六部、枢密院、政事堂。通政司唯独管辖的真理报权力极大。自贾环出仕为相,其父贾政便卸任通政使。由萧梦祯担任通政使,兼任真理报主编,掌握天下喉舌。

    贾环笑着道:“都察院也是有引导舆论责任的嘛!”

    宇文锐笑着点头。聊了几句,想起一事,笑道:“贾相,下官回京这几日,却是听到一事,天子钟意贾相之女。贾相之意如何?”

    贾环听的一笑,“我也正犯愁着。儿孙自有儿孙福。随落儿的心意吧!”

    …

    …

    贾环和宇文锐见面时说的潇洒。等晚上和妻妾们聊起此事时,就是郑重得多。

    无忧堂正房东,黛玉的院落中,灯火通明。布置的充满着书香气息的房间中,贾环正和妻子黛玉说着此事。紫鹃,袭人两人在一旁侍奉着。

    早秋之季,黛玉坐在窗下的椅中,拿着一卷李太白的诗集,和贾环一起随意的翻着。

    她穿着浅白色山水刺绣对襟褂子,身段婀娜,风姿明媚。那股书卷般幽雅的气息更衬得她经历离丧之后沉淀下来的超逸气质。如同仙子谪凡。

    黛玉没忍住,细声道:“环哥,落儿的婚事,你怎么想的?”她只这一个女儿,疼爱非常。

    贾环轻拥着林妹妹,三十四的林妹妹,依旧是那么的美丽。在灯下,眸光潋滟,美不胜收。他轻叹口气:“颦儿,落儿想嫁给谁,我自是由着她。士英或者安世,都可以。”

    贾家有女初长成,引得京中才俊追求。

    黛玉轻轻的点头。她是认可自由的爱情的!

    由袭人安排,正在暖阁里偷听的贾落儿禁不住一喜,但随即听到父亲接下来的话,脸色一苦,“但,她一个十三岁的小姑娘懂什么?还不是要你我帮她把把关。”

    黛玉道:“环哥想的是。以我想来,大姐姐当日都说皇宫是见不得的去处。落儿去宫中,我难以放心。”

    贾环笑一笑,“大姐姐那话是说当秀女。落儿要想嫁给安世,那自然是皇后!有大姐姐在宫中,谁欺负得了她?我是想,天子三宫六院,未必是良配。士英那里,就好说些。”

    黛玉美眸斜贾环一眼,葱嫩的手指点在贾环的手心,慧黠的取笑道:“假设你的弟子学你这位老师呢?”公孙杰是贾环的得意门生。书院俊杰。

    如此才华,又生的英俊倜傥,媒人早踏破家中的门槛。她关心女儿的婚事,自是清楚。

    贾环尴尬的一笑,双手抱着林妹妹,强行转移话题,“妹妹,我们该休息了。”

    …

    …

    治平三年春,由贾环主导的治平改元,深刻的影响整个国家。他是在按照现代国家的架构来搭建、增删朝廷机构。

    改革,自是困难重重。

    然而,引发舆论高度关注的,并非改革中的各种事宜,而是贾环和黛玉的女儿贾落儿的婚事。治平天子和公孙杰都有意求娶老师的掌上明珠。

    报纸上连篇累牍的报道。爆料出来的,还有长公主之子宁炽居中为两位师兄调和。

    治平四年春,贾环的徒弟公孙杰取中己卯科状元,文魁天下。而贾落儿和治平天子订婚,将于治平七年出嫁,终结这桩传遍天下的绯闻,逸事。

    又是一年秋。宁潇一身白裙,在不断扩建的长公主府中,读着内部参考消息,沉思着。

    紫儿在一旁侍奉着,见宁潇想的出神,好奇的瞅了一眼参考消息:江南的工厂,经过十几年的积累,研制出一台蒸汽机。虽说性能还不稳定,但初步具备贾环在《科学》杂志上描绘的功能。拿到悬赏的五百万元。

    “啊…”紫儿心中一身惊呼,这不是三爷一直念叨的东西吗?

    这时,门外传来脚步声。片刻,就见宁炽快步冲进来,笑着道:“娘,你还坐得住?太后今日往贾府和父亲谈落儿姐姐的婚事细节。公孙师兄亦在。”

    宁潇抬头,明丽的丹凤眼扫十六岁的儿子一眼,淡淡的一笑,道:“这有什么大惊小怪的!你父亲一诺千金,答应的事,何时会不算数了?”

    “娘…”宁炽喊一声,一时无语,眼睛滴流一转,道:“娘,京中流言太后和父亲有私情。这不会是什么交易吧?”以他看来,公孙师兄谦谦君子,比总是野心勃勃,满口大言的天子更是良配。真不知道先生怎么挑的。

    宁潇没好气的瞪儿子一眼,头戴着的凤凰状步摇晃,放下手中的简报,“当你父亲是什么人?”

    宁炽俏皮的吐吐舌头。

    他父亲干过的风流事还少么?

    …

    …

    东海。在一场剧烈的暴风雨后,由东瀛返航的十几艘挂着大周龙旗的船队上下都松口气。

    东走数日后,沿海岸线,至秦皇岛。上午时分,天空中下起小雨。船队正中的旗舰上,东瀛总督许澄在甲板上,眺望秦皇岛,汪洋大海,心潮起伏。

    治平六年秋,贾环自京中来信,请他回京,担任新成立的交通部的尚书。入政事堂,为议政。负责基建,修建全国的主干道、官道。稍后,政事堂的调令下达。他动身启程,西返神州。zWWx.org

    自雍治十四年,他被贬出京,历经辽东布政司左布政使,辽东总督,高丽总督,东瀛总督。在离开中枢二十三年后,他终于回来,施展他的政治抱负。

    “父亲,有雨。你注意身体。”许英朗带着老仆出来,给许澄披上蓑衣。

    朝廷派来传递调令的,正是他的儿子。

    许澄笑一笑,道:“英朗,还记得贾环写给为父的那首词吗?”吟诵道:“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秦皇岛外打鱼船。一片汪洋都不见,知向谁边?

    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

    当今之世,蒸汽机的使用,短短的一年时间,改变太多。江南遍地工厂。布匹行销天下。对比雍治年间,真是换了人间啊!”

    据闻,工部正在研制铁路。以马力驱动。

    …

    …

    “噼里啪啦!噼里啪啦!”

    夜空中,京师里,烟火不断。元宵佳节,京中的烟火商家赚得大发。而皇城中的灯市重开,天子与民同乐。一派天平年间的繁华盛世。

    无忧堂的内书房中,贾环独自一人在书房中沉思着。此时,已经是治平十年。四十岁的贾环,鬓角略有些白发。

    “砰!”

    无忧堂里的烟花声,将贾环从沉思中惊醒。贾环走到书房的窗边,看着天空中绚丽的烟花。听着孩子们的笑声,他禁不住一笑。

    自治平年间,国朝巩固对天竺、西伯利亚的统治,随即,于治平九年,与西方列强英国在南洋爆发激烈的海战。周军占据地利,先败而后胜,打赢这场国运之战。

    他刚才在想,国朝至此,到底该采取何种政治制度,用以保证周帝国在日后长盛两百年?

    他脑海中有“军政、训政、宪政”的三段论。当前,应该是由军政过渡了训政时期。

    而主席的经历表明,民主集中制,是有必要的。

    他前世里读过的一些著作,学习的一些个政体知识。粗略了解的情况,在脑海中碰撞中。他在思考着。

    “咚,咚!”书房门口传来敲门声。贾环揉揉发疼的脑壳,微微诧异的看着门口,他给宝姐姐她们说过,他要想一些事情,不要打扰他。

    书房们咯吱一声推开,就见晴雯在门口冒头,笑吟吟的道:“三爷,听说灯市口,今晚的花灯极其漂亮,你要不要带我们去逛逛?”

    “我们?”贾环听的一笑,复述一句。

    清秀的如意在门口冒头,俏丽的一笑,道:“三爷,除了晴雯姐姐,还有我。”

    看着两个丫鬟,贾环心中一柔,道:“好。”

    …

    …

    曾经棋盘街、灯市、城隍庙市、内市、崇文门被称为京中最繁华的市场。现在,京中人口早超过三百万。京中如此类繁华的场所,约有十几处。

    然而,元宵佳节,除了皇城里,便数东华门外的灯市口最热闹。二里长街,人流穿梭。灯火如海,五光十色,将整条街点缀得如同梦幻一般。

    远远看去,又如同光亮的绸缎般。美不胜收!尽情的展现着周帝国的国力强盛。

    高子重带着数名亲卫,前后照应着。贾环带着晴雯,如意,在街市的摊子里逛着。耳边到处都是嘈杂的人声。

    晴雯在街边一家商铺前停下来,看着那种种颜色图案各异的灯笼,感觉目不暇接。

    晴雯手指着一只白色的六方宫灯道:“老板,把这个灯给我。我要了。”

    老板取下灯,笑着道:“娘子好眼力。这是本店最美的一只花灯。你看这人物。上面画的是当朝大学士贾宛平在三十年前写的志怪故事:婴宁。故事节选是,婴宁在上元节偶遇吴生。”

    “三爷。”晴雯回头看贾环,那美丽的大眼睛中,在这一眼中,有说不尽的风情,情意,故事。那是雍治八年,三十四年前的旧事。她、如意、三爷,相依为命。

    如意会心的一笑,道:“想不到老板你还是读书人。给!”拿出一张百元纸币,递给老板。

    贾环微微一笑,温柔的牵着如意的手。

    在此时,他不是名震世界诸国的贾大学士,而仿佛是雍治八年时的青衫少年,带着他的两个俏丫鬟,站在这灯火璀璨的街头。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全书完)九悟的奋斗在红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