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慧笔学 - 修真小说 - 人道永昌在线阅读 - 第三百九十四章 内政

第三百九十四章 内政

    “谋略尚可。”

    李斯放下陈平的考卷,澹然的点评道:“而实务不足,有纸上谈兵之嫌!”

    陈胜笑了笑。

    什么叫人精?

    这就叫人精?

    好话赖话都教这老货一人说完了,偏生还无论好坏都未把话说死,留着由头,无论他想说什么都有话可说!

    而且,这老货分明就看出来了,他有些看重陈平。

    也对,若是不看重,扫上两眼考卷,就该令其离去了,又怎会将考卷递给李斯观看……

    “李公不愧是李公,目光还是这般老辣!”

    陈胜微笑着先肯定了李斯的说法,无论是他君臣二人如何博弈,那都是他君臣二人之事,当着旁人,他还是得顾及一下这位王廷左相的脸面。

    顿了顿之后,他又话锋一转,轻声细语道:“不过少年意气,不拘一格、天马行空才是正理,若都如你我这般的老气横秋,那我王廷的未来岂不是食古不化、故步自封?”

    他以弱冠之年,说出这般老气横秋的话来,在场的众人却无一人觉得有异,齐齐揖手道:“大王英明。”爱阅小说app阅读完整内容

    陈胜抬眼看向陈平,轻言细语的缓声道:“但李公所说的话,你也还是要铭记在心,你是有才能的人,然越是有才能的人,就越是要高标准的要求自己,求百得五十、求五十得二十,若是只求十,只怕一无所得!”

    “就拿你所答应对太平道之法为例。”

    “你所答的大方向,是没有大错的。”

    “但要想断绝太平道在九州的根基,可不是你想象的那般,随便派些人过去宣传一下我大汉‘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之纲领,便能轻易功成的。”

    “你得知道,百姓为什么会信奉他太平道,我大汉的纲领比之他太平道‘王死地覆、天下大吉的纲领又有何优势,还得知道,太平道得知了我大汉的动作之后,会采取那些应对措施,然后才能制定出行之有效的计划。”

    “越是高明的计谋,对于细节的要求就越是苛刻,若是不能提前预见到方方面面的变化,兴许一个不起眼的纰漏,就导致了通盘谋划功败垂成”

    “你须得记住,任何谋略离开了实务的支撑,都如水中月、鉴中花。”

    陈平听言,两眼放光、似有若悟。

    李斯见状,低声呵斥道:“还愣着作甚,还不快快谢恩!”

    陈平勐然回过神来,连忙捏掌一揖到底:“大王教诲,学生铭记于心、没齿不敢相忘,吾王万岁万岁万万岁!”

    陈胜起身,随手拍了拍他的肩头,笑道:“多用点心,我希望能在今岁年节的王廷大宴上,看到你!”

    说完,他就按着剑,慢悠悠的走向不远处那一排排教舍。

    李斯紧跟在陈胜身后,深深的看了陈平一眼。

    ……

    两日后,稷下学宫此轮大考成绩公布。

    五院获甲,不过三十余人:吴广、王离、陈余、蒙毅、灌婴、陈平,皆在其列。

    或乙丙者,三百七十六人。

    余者八百九十四人,尽皆为劣。

    依稷下学宫宫规,不及格者一律延迟一届毕业!

    连带着,许多所教学子不及格人数过多的授课教师,都被取缔了授课资格,发往各地为吏,并明令终生不得为官!

    这是陈胜自宣布稷下学宫以考试论学习成绩以来,第一次动真格的。

    以往虽然有这个宫规,但稷下学宫之内所有人都默契的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考试之时舞弊成风,除了极少数着实蠢笨、连抄都抄错的学子,鲜少有不及格的学子!

    毕竟按照王廷对稷下学宫的重视程度,只要踏进了稷下学宫,将来最次也能为县吏,以后山不转水转的,说不定啥时候就又碰上了,同军为将、同殿为臣……

    是以上到授课教师、监考教师,下至同期学子,谁都不会放着唾手可得的师生情、同窗情,真和那些学渣过不去。

    这回陈胜教他们知道了,什么才叫正经考试、什么才叫突然袭击!

    试卷?

    试卷王廷出,未开考前,连左右二相都见不着试卷!

    监考?

    王廷侍卫亲自监考,莫说是一帮校尉、郡县官吏,就是王廷两大上将、左右二相见了他们都得以礼相待,跟他们抖威风论背景?生怕自家大王脸盲不认得自己?

    批卷?

    所有试卷均湖了姓名,搬到晏清殿内,在陈胜的眼皮子低下批阅,获甲者之试卷还必须得由陈胜亲自过目之后,才能得一甲字。

    这一套组合拳打下去,别说是稷下学宫的那些个菜鸟学子们如丧考妣,就连李斯这等久经官场的老马,都直呼招架不住!

    一时之间,稷下学宫之内哀鸿遍野,无数学子挑灯夜读、疯狂内卷,唯恐下轮再考,还得劣!

    按照稷下学宫宫规:劣者延期一届再考,再劣则取缔学籍、不颁发毕业证,逐出稷下学宫,永不录取,且王廷治下,只可为吏、不可为官!

    以至于往日热闹非常、日日都如同赶集的百家学院,一时间都门庭冷落车马稀,任凭各家学派如何卖力整活儿,都拉不来五院弟子听他们宣讲自家学说。

    圣人之学?

    ‘圣人之学哪有毕业证重要啊!

    也是直到这时,百家才终于意识到,陈胜并不是真拿他们没办法,只是以往不屑于与他们斗罢了!

    唯独儒家那些隐约间知道一些东海之滨一战经过的大儒们,私底下愤愤不平的议论,汉王此举,多少带点个人情绪……

    ……

    借着整顿稷下学宫的舞弊风气,顺带手敲打李斯,令其肃整王廷吏治之后。

    陈胜又马不停蹄的开始着手梳理王廷军事。

    去岁陈留会长,他从洛邑带回了近万匹良马,今岁开春之后,他便已经开始着手建立骑兵师,师长人选原本暂定的就是王廷最擅长指挥骑兵作战的灌婴,正好此轮稷下学宫大考,灌婴以甲等的成绩从校官班毕业,陈胜顺势就将其提拔为少将代师长,着手建立骑兵师,赐名:龙骧!

    而灌婴原本的五师上校团长之职,则由王离替位。

    如此任命,倒不是他觉得王离的军事水平不如灌婴。

    王离自小生在幽州军,身经百战,而今又以甲等的成绩从稷下学宫校官班毕业,其军事水准之高,现阶段汉廷内部能胜过他的将领,绝不超过一掌之数。

    但灌婴是从红衣军最底层一步一步爬上来的将领,战功、根基都够,出任龙骧师师长,乃是顺理成章之事。

    而王离无论私底下与陈家的关系有多近,他在王廷的身份都是降将,身无寸功、又无群众基础,能直接出任红衣军的一团主官,已经是极限,若是直接将抬高到将官级,红衣军内部会有意见,他自己也站不稳,那不是为他,那是害他!

    事实上,随着汉廷的体量越来越庞大、体制越来越健全,似以前那种外来人一来便得登高位的情况,无论武官还是文官,都只会越来越少。

    哪怕陈胜是开国之君,如今也不得不考虑提拔外人对王廷升迁体制的影响、以及其他文臣武将的感受,不能再全由一己好恶行事!

    这也是他明知陈平有才能,却也只是将其丢给李斯打磨,待到机会合适之时再提拔其进中枢。

    王离进了第五师为团长,至于其父王贲,在开春之后陈胜就将其丢到了扬州主持那边的军务。

    在龙骧师建立之后,汉廷的格局就彻底成型了。

    以红衣军团、虎贲军团两大主战军团为主,龙骧、忠义、卫戍三大独立师为辅,拢共七十余万兵马!

    红衣军团自不必多说,作为陈胜一手拉扯起来的汉廷第一军团,红衣军团用无数场大战、恶战证明了其九州第三军团的实力与地位,其不败金身,至今仍是悬在九州群雄心上的一把刀。

    虎贲军团以去岁陈留会战收拢的各路降卒为基,以新式练兵法为骨,再经去岁王廷抗旱救灾方略冶炼,如今虎贲军团的战斗力已经成型,在李信这员当世虎将的统领,足以胜任大型战役。

    龙骧师乃是骑兵师,虽然打着“师”的旗号,但实则只有一个加强团的编制,毕竟汉廷只有一万战马,在不影响其机动性的情况下,顶多也只能装备七千卒,其中还有两千都是辅兵,但作为九州第一支纯粹的骑兵师,陈胜有理由坚信,待到龙骧师战斗力成形的那一日,一定能给所有与汉廷为敌的对手,一个大惊喜!

    忠义师乃是陈胜命张耳建立的汉廷第一支杂牌军,张耳不愧是燕赵豪杰,只凭着陈胜一道王令,愣是从在短短三月间召集起了一支以游侠儿为主的军队,战斗力虽然不够凝练,肩负不起正面战场的攻坚任务,但若只是配合主力军团敲敲边鼓的话,他们绰绰有余。

    卫戍师就不多说了,他们不参与对外作战,负责的乃是守土、维稳工作,相当于地方保安团,在去岁陈留会战之前,卫戍师原本只有二万五千余兵,分散在王廷各个郡县之内,在汉廷鲸吞徐、扬二州之后,卫戍师的兵力也随之水涨船高,如今都已经快接近八万之数了,陈胜都一度考虑,是不是将卫戍师从王廷的作战序列中剥离出来,拆分了融入各级政府之内,但后来再想了想当前的动乱环境,最终还是作罢了……伪齐前车之鉴,后车之师啊!

    七十余万兵马。

    陈胜综合王廷当前的耕地、亩产以及百姓人口进行大致测算后,最终得到的结论是:这个数字,已经远远超过汉地现阶段所能供养的兵马极限了。

    之所以以前能维持,那是以前他对外作战之时,他不但在抢对手的粮食、勒索对手的粮食以战养战,还在不断拿自己治下的世家大族开刀,抄没他们的存粮维持大军的消耗。

    但如今,那一套显然是不能再用了。

    且不说以战养战那一套,就如同悬崖走钢丝,一旦打不开局面,自己立马就得陷入到弹尽粮绝的绝境之中。

    单说汉廷现在七十万大军,得抢多少对手的粮食,才足以支撑他养得起这七十万大军?

    另外,汉地之内能下刀子的世家大族,都已经被他薅秃噜皮了,剩下的大猫小猫两三只,就算他不要脸的再去薅,只怕也榨不出二两油了!

    可若是裁军,现在又远远没到时候。

    汉廷现在的主动权,是这七十万大军换来,一旦他自废武功,只怕还没等他发家致富,敌人就又已经打上门来,将他好不容易才制好的锅碗瓢盆,又给他砸得稀巴烂!

    陈胜思忖了好几日,最终也还是只有屯田这一条路可以走。

    七十万大军,不求他们完全自给自足,但只要他们自己能解决掉三十万人的口粮问题,汉廷就等于是剩下了百万人的粮食!

    要知道,押运粮食本身就是需要消耗粮食的,甚至押运的粮食一大半都消耗在押运途中,最终能送到军队手里的粮食,十不存三。

    不过若是有办法,陈胜还是不愿令大军屯田。

    因为一旦屯田,就等于将军队套牢在某个地方,且军队又多了一处致命的破绽。

    但陈胜没有办法,最终也只能开春之后制定出的几份对外作战计划,封存起来。

    他如何不知,当下九州局势未明、群雄羽翼未丰,乃是最佳的出兵攻城略地之机?

    但就汉廷当前的情况,若是强行开打,只怕会是打一战、十室空两室,打一仗、十室空两室!

    九州统一之战打完,三四千万百姓能剩下一千万都是好事!

    百姓的日子已经够苦了。

    不能再苦百姓了啊……

    不过不对外出兵,也不代表着今岁就闭关锁国,一点外面的工作都不做。

    司州王翦那边可以多派点人去做做工作,机会很大!

    青州宋义那边可以派人去攻略攻略,机会也不小!

    荆州廉颇那边也可以去走动走动,加深一下感情!

    有枣没枣,打他三杆子,总不会错……

    ……

    五月初,幽州韩信,出兵五万,剑指并州……小楼听风云的人道永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