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慧笔学 - 历史小说 - 穿书假太子要当真女帝在线阅读 - 穿书假太子要当真女帝 第100节

穿书假太子要当真女帝 第100节

    肯定能成功改善百姓对朝廷、对大安的印象,清除先帝那些行为为大安遗留下的隐患。

    何殊再次拿过那份邸报看了看,有些费解地回道。

    “真有这么神奇?儿臣怎么没有发现?”

    第一百一十五章

    爷俩大眼瞪小眼的对视片刻后, 正宁帝坦白道。

    “其实,朕也没有发现什么,算了,我们不用计较那么多, 只要能对别人起到作用, 我们可以达成目的就行。”

    确实不用计较那么多, 因为听到正宁帝的话,何殊随即就反应过来,知道自己为何会习以为常, 没什么感觉。

    毕竟她在前世听得实在太多,多到早已麻木, 才会变得自己也能张口就来。

    而那时的她, 也是正宁帝口中的‘别人’,曾经无数次被那些振奋人心的话和英雄事迹感动与激励,被上位者体恤民心、接地气的行为触动。

    只是后来不知从何时起,逐渐被生活给蹉跎的疲惫而又麻要, 不经意间就忘记了曾经的那个很容易被感动得自己。

    “是啊, 结果最重要,只要我们能够展现出足够的诚意, 老百姓都能感受得到。”

    正宁帝深以为然的点头,他认为肯定是因太子说话做事从来都是诚意十足,才能有如此显著的效果。

    当首份对全大安百姓公开的邸报,成功在民间引起巨大反响, 也让官学与学院中的那些学生,都对此议论纷纷时, 时隔一个多月, 何殊终于接到江卫功从西水府那边发回的奏报。

    看到奏报中提到, 那断肠草在当地已有上百年的种植历史,名为芙蓉花,初期属名贵花卉,能有机会种植的人家极少,具体的来历已经不可考。

    随着后来发现那芙蓉花的种子有止咳、镇痛之类的药用价值,而且加入菜肴中,还会让菜肴的味道变得特别好,吃了还想吃,不吃总惦记,才会种植得越来越多,变得较为常见。

    而且根据暗卫营的人调查得出的结果看,除种植最多,在药用与食用方面运用最多的西水府外,这种东西的种植,早已扩散到大安各地。

    虽然随着奏报被送入京的还有何殊要求的相关图样,何殊并未急着将那些公开,而是示意暗卫营按照原计划,联系各地人手,先在私下里进行打听、搜查与烧毁。

    以免有心人看出朝廷要毁灭这些东西的打算,怀着猎奇心态将之保存,在私下里偷偷种植也传播。

    看到奏折中提到有些人上瘾后,不能及时吃上相关东西,出现的那种令人触目惊心的反应,正宁帝十分的吃惊。

    “皇儿,这里提到的芙蓉花到底是何物?让人上瘾后,为何还会出现如此严重的反应?”

    何殊有意让对方知道这件事,为其认真解释道。

    “此物开出的花朵十分漂亮,所以名叫芙蓉花,只是它的果实有毒,可以麻痹人们的大脑与精神,还容易上人上瘾,上瘾之后的人,会变得浑浑噩噩,精神不振,让人折寿,从而彻底将人毁去,所以又名断肠草,若被有之人利用,将会造成不可控制的严重后果。”

    只是听到何殊的介绍,正宁帝就感到十分惊悚,还很担忧。

    “这世上竟然还有如此歹毒的东西?而且在我大安境内已经变得很常见?朕此前竟然闻所未闻。”

    “儿臣也是在上次一起吃打边炉时,听到八皇妹提起她的一位伴读说过的上瘾之物,对此上了心,才会派江卫功亲自带人去调查此事,没想调查出的结果,竟然如此复杂与严重。”

    听到太子提起上次一起吃打边炉的事,正宁帝也有印象,毕竟自那之后,他们再没一起吃过。

    八公主提起她那位伴读家乡的那种上瘾之物时,他当时也有听到,只是没有放在心里。

    没想到太子虽在当时没说什么,却在随后就安排江卫功去调查这件事,还真调查出如此重要的信息。

    不过正宁帝早已见惯自家太子的各种优秀操作,并对此习以为常,从不试图让自己在这些方面,与对方作对比,因为那只会让他自找不痛快。

    更不存在什么懊恼、羞愧之类的多余情绪,因为他早就明白人与人之间的不同,例如太子不擅长琴棋书画中的任一项,他却都挺擅长。

    太子甚至看不懂那些辞藻华丽、文采飞扬的文章,而他不仅读得懂,还会亲自写。

    “这个事情的确要重视起来,最好要让这种东西在大安境内绝迹,绝对不能让它祸害我们到我们大安人。”

    何殊点头道,“父皇英明,儿臣这就安排下去。”

    安排好这件事后,何殊除了要关注大安各地的农耕种植情况,还招来工部的人,了解各地的道路、堤坝、水利工程的建设情况等。

    这些工作不仅繁琐复杂,而且有许多都年复一年,具有高的重复性,可是该做还是要做,因为这都是必须工作。

    就像各种祭祀工作,都是朝廷工作的重要组成,不能因为她认为不务实,就取消或是怠慢。

    何殊并不是一个喜欢揽权的人,可是在当前这种形势下,还远没到可以让她放心将各种权力下放的地步,所以她就算累,就算烦,也要坚持。

    正当何殊在日理万机之余,还要考虑下一个月的公开邸报的主题内容,忙得头大时,有大臣在朝堂上提出修建皇陵的奏议。

    按照惯例,这件事本该在正宁帝登基后,就要提上日程。

    毕竟正宁帝登基时已年过三十,在这个人类平均寿命只有三四十岁,一场风寒就有可能有要人命的时代,这个皇陵往往都是早早就开始修建。

    只是修建皇陵是个大工程,需要耗费大量人力与物力。

    在正宁帝登基之初,穷得连维持朝廷运转的资金都很匮乏的情况下,得知修建皇陵的投入需要以百万两银子打底,被正宁帝毫不犹豫地回绝。

    等到宫里与国库逐渐变得充裕起来后,有人再次提出要修建皇陵,仍被心疼钱的正宁帝一口回绝。

    这般拒绝数次后,那些大臣们也都隐约看出点苗头,这几年没人再自讨没趣地重提修皇陵的事。

    只是眼看时间已经来到正宁十三年,有人忍不住再次提出此事。

    修建皇陵是件非常耗时耗力的事,从规划设计好,到修建完工,少则数年,多则几十年,是件朝廷大事。

    考虑到自己今年已经年满四十四周岁,听到下面的群臣附和,纷纷表示修建皇陵事宜需要尽快提上日程,正宁帝这次没有一口回绝,而是选择暂先搁议。

    众大臣见这次提起修皇陵的事,正宁帝不再像从前,总是满脸地抗拒与反感,然后一口回绝,就觉得这次可能有戏,有种松了口气的感觉,有些人则从中看到某些机会。

    而这些大臣其实都理解不了皇上的想法,要知道,连他们这些当臣下的,大半都已早早地为自己选好风水宝地,提前修好陵墓。

    可是皇上身为一代帝王,对修皇陵一事,不仅不上心,还表现出十分抗拒的态度,着实让人摸不着头脑。

    这些满怀疑惑的大臣不知道的是,正宁帝下朝后,就开始跟太子算账。

    “他们说,这个修皇陵的投入需要百万两白银起步,朕早就算过,百万两起步,意味着一百万两肯定办不下来,计划个一百五十万两,就算朕将来可以与你母后葬到一处,不必再修后陵,在皇陵旁边留些位置,葬那些嫔妃,不必再修妃陵,这般下来,没有两百万两,肯定办不成。”

    何殊就这么看着自家老爹心情烦躁地在他面前走来走去,算账算到最后,得出一个颇富哲理的结论。

    “唉,算来算去,这修个陵墓需要花的钱,实在多得吓人,朕都要死不起了!”

    正宁帝实在想不通,这修个皇陵,为何会投入这么大,可是他曾看到过在他之前的历代皇帝修皇陵的花费,知道那些大臣说的百万两打底,并非虚言。

    远的不说,就说给他留下一个大烂摊子的先帝,他的皇陵前后共修了三十多年,耗资近九百万两。

    穷得快要走投无路的时候,正宁帝无数次吐槽先帝不厚道,不惜掏空国库与私库给自己修那么奢华的皇陵,都不愿给他这个继承皇位的儿留点养家糊口的钱。

    不过他也是直到前段时间,才知道先帝除了修建那奢华的陵墓耗资巨大,还在私下里拿出大笔的钱财安抚草原蛮族与理山国。

    后者才是导致国库与私库都变得一贫如洗的主要原因,但是不管怎样,为了修皇陵,正宁帝连十万两都不舍不得掏,更别说是不一定够的两百万两。

    听到正宁帝的这句感慨,何殊迅速将它写了下来,这给了她灵感,下一期的公开邸报,完全可以拿这个做主题。

    她对这种不惜耗费巨资修建陵墓准备丰厚陪葬的风俗,不仅不感兴趣,也并不支持。

    哪怕她自身经历有些有玄奇,但她仍然奉行人死如灯灭,身后事办得再怎么盛大隆重,死后也带不走,享受不了的态度,毕竟她对此还是有发言权的。

    看到何殊在写什么内容,正宁帝凑过来看了下,有些不解。

    “皇儿记下朕的这句话做什么?”

    “儿臣觉得这句话可以充分展现父皇身上的珍贵品格,吝于在修皇陵上投入,却不吝拿出巨资,为百姓修路铺桥。”

    根本没想这么多,就是单纯舍不得花那些银两的正宁帝闻言,顿有满腔的自豪感油然而生,却态度矜持地回道。

    “朕就是觉得,将这么大一笔银子花在修陵墓上,实在有些华而不实而已。”

    何殊却态度真诚地回道,“若是历代先王都像父皇这般英明,就不至于出现那么多百姓衣食无着、民不聊生,帝王却在大兴土木修宫室、修陵墓的事情,从而导致一个又一个朝代灭亡的惨剧了。”

    正宁帝对此心有戚戚,要知道他当年若不是因为选择听太子的安排,先想方设法地开源,态度坚决地直接拒绝修皇陵的事,说不定他们大安也会断送在他的手上。

    “皇儿,要不,我们爷俩的皇陵修到一处,看能不能节省点花销?”

    对于这个建议,何殊选择毫不犹豫地回绝。

    “不了,父皇,儿臣可不想修什么皇陵,儿臣只想在死后一把火烧个干净,不立墓、不立碑,不让后人来扰我清静。”

    正宁帝瞠目结舌的看着何殊,差点找不回自己的声音。

    “皇儿为何什么这般打算?这怎么可以?”

    “父皇可能不知道,不仅乱世时,会有贼人打那些王公大臣的陵墓,就算是寻常世道里,有些实在穷到无路可走的百姓,或是贪婪之徒,也会打那些墓的主意。”

    不过这只是原因之一,更重要的是,何殊活了两辈子,这辈子还投生成为皇子皇孙,算得上是富贵至极,幸运至极,可她却仍然活得这么辛苦,让她看透了做人的不易。

    所以若有来生,何殊觉得自己还是不要再做人得好,实在太累。

    正宁帝没听懂何殊的意思,“打陵墓的什么主意?”

    何殊这才想起在对方所接受的教育中,不存在‘盗墓’这种大逆不道的操作。

    “因为知道那些帝王,王公大臣,或是有钱人家的墓中陪葬丰厚,有些人就会想到去偷挖那些墓,盗走那些金银珠宝,历史上甚至不乏开国帝王,靠着这种方式募集军资。”

    据说他们老何家的开国□□当年是寒门出身,与群雄夺江山时,有没有干这种事,实在有待商榷。

    正宁帝难掩错愕地跌坐在椅子上,对太子说的这件事,感到非常难以置信。

    “这……这怎么可能呢?怎能有人敢做出这种犯忌讳的事呢?”

    虽然嘴上提出质疑,但是正宁帝很了解太子的性格,知道若非可以肯定,对方不会将这种事说得如此轻描淡写,仿佛是常规操作,不值一提。

    “父皇不必如此震惊,皇陵大墓的修建费用十分高昂,不仅是因那些配得上帝王规格的材料价格昂贵,还有就是需要做各种防盗布置。”

    正宁帝此前只关注过修皇陵的所需费用,还真没注意过这些细节。

    所以说,都知道盗墓的存在,就他对此毫无概念?

    第一百一十六章

    当了这十多年的皇帝, 正宁帝感触最深的,就是步步惊心,他只要一步走错,就有可能造成无可挽回的重大后果。

    所以他早就做好何氏开国□□既然能得了前朝的天下, 大安朝的天下在未来的某一天, 也有可能会被别人夺走的思想准备。

    只要这大安还是何氏坐天下, 他这个先帝的陵墓肯定安全无忧,可是若到了改朝换代的那一天呢?

    因此正宁帝十分重视这个问题,对何殊所说那些特别有代入感, 丝毫没有自恃是皇帝,就觉得自己能高枕无忧。

    想到等自己驾崩, 长眠地下后, 将来可能会有人打开他的陵墓,拿走里面的陪葬品,甚至还有可能会掀开他的棺椁,正宁帝就觉得那场面让人不堪想象。

    继之前的‘死不起’后, 正宁帝现在又生一种不敢死的心情。

    “朕干脆跟皇儿学, 不修陵墓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