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慧笔学 - 历史小说 - 骗了康熙在线阅读 - 第472章 加官晋爵

第472章 加官晋爵

    康熙嫌药苦,无论王朝庆怎么劝说,都不肯喝。

    玉柱只得亲自上阵,让王朝庆端着药碗,他拿着汤匙,舀起一匙药汁,自己先尝一小口,再递到康熙嘴边。

    “汗阿玛,该喝药了。”玉柱温柔的劝康熙喝药。

    只是,康熙依旧紧闭着嘴巴,不肯喝药。

    玉柱知道,康熙的老小孩脾气,又犯了。

    “汗阿玛,你只有尽快养好了龙体,才能帮臣儿去骂那几个不听话的哥哥们呀。”玉柱劝得很巧妙。

    老皇帝在重病中,难免多思多想,且格外的多疑了。

    嘿嘿,外头的成年皇子们,很可能盼着康熙驾崩。

    玉柱肯定不敢明说,但是,他给康熙造成印象,就是如此。

    过了一会儿,老皇帝张开了嘴巴,玉柱赶紧喂了一勺汤药进去。

    今天喂药,特别的顺利,顺利的令人不敢想象。

    玉柱心里暗暗好笑,那把椅子太诱人了,老皇帝就算是中风了,依旧不肯在活着的时候,放弃手里的大权。

    不想放权,那就要多喝药啊!

    王朝庆劝了半天,康熙死活不肯喝苦药。玉柱一出手,万岁爷就迅速的喝光了药。

    唉,人和人之间,真的没法子比呀。

    不过,这么一来,康熙身边的大太监们,也都看懂了一个铁的事实:玉柱是万岁爷的第一信臣。

    等康熙喝了药之后,玉柱拿起刘进忠捧来的一個蜜饯,塞进了老皇帝的嘴里。

    “汗阿玛,只能含着,千万别嚼,更别直接咽下去了。”玉柱很细心,比绝大部分的亲儿子,还要孝顺老皇帝。

    在这个时代,往往是缺啥,就宣传啥。比如说,孝顺二字。

    逻辑是孝敬双亲,才可能忠诚于皇帝。

    事实上,鄂伦岱这个混不吝,不孝的名声早就是远近闻名了,康熙依旧要重用他。

    老皇帝独座龙椅,寂寞如雪,已经很久了。

    亲儿子们以前也侍过疾,但是,老皇帝始终看他们不顺眼,总觉得这帮小子动机不纯,图谋大位。

    玉柱尽的孝心,老皇帝却可以毫无顾忌的笑纳了。

    这便是,对龙椅有无威胁的本质区别了。

    别的都还好说,老皇帝这一躺下,积压下来的奏折每天都在大量增加,已经叠起老高了。

    没办法,就算是玉柱坐在那把椅子上,也必须每天操心国政大事。

    “柱儿,你学着朕的字体,替朕批答了请安折。”冷不丁的康熙扔出了一道送命题。

    玉柱相信,老皇帝让他代批请安折,并无恶意,纯粹是应急的临时措施。

    但是,批折权,乃是皇帝本人最重要的权柄之一,岂容人臣代劳?

    玉柱赶紧跪下了,叩首道:“禀汗阿玛,您就算是摘了臣儿的项上脑袋,臣儿也不敢乱来的。”

    这是天大的事儿,立场必须站稳了,态度必须彻底的表明,不容丝毫含糊不清。

    “唉,我这一病呐,耽误了多少的天下大事?”老皇帝真心发愁。

    若是一般的政务,倒也罢了。

    万一,是哪个地方闹了民变,甚至是造反,那可就麻烦了呀。

    同样的话,玉柱绝对不想老皇帝再说第二遍,他便试探着拿出了早就想妥的主意。

    “禀汗阿玛,折子的事儿,确实不能耽误。以臣儿的浅见,不如在折子里另外夹片批答……”玉柱详细的说明了操作方法。

    其实呢,玉柱的方法很简单,只是一般人由于见识问题,并未想到罢了。

    玉柱没胆子在折子上批字,李光地、张廷玉他们就更不敢了。

    然而,若是另外用纸,把折子上的内容完整的抄下来,再由南书房大臣们以附片的形式,草拟处置意见。

    等康熙过目之后,他只需要根据具体的需要,简单的口述处置意见即可,由张廷玉他们去润色文辞。

    按照玉柱的搞法,既没有去碰触皇帝的逆鳞,又迅速的把折子给批了,可谓是一举两得也。

    现在,和康熙没病之前,唯一的区别是,康熙处理奏折的时候,身边必须随时随地有人跟着,以便速记老皇帝的口述旨意。

    等前期的工作都处理完了之后,老皇帝就只剩下一件事了,用朱笔批个“可”字。

    反正吧,玉柱给出的建议,极具合理性和可操作性。

    若是老皇帝觉得这么个搞法,等于是告诉天下人,他不能亲手批答奏折了,不乐意了。

    嘿嘿,玉柱也没辙啊。

    天下又不是玉柱的,还轮不到他去操心那么多。

    总而言之,哪怕和老皇帝闹翻了,撂挑子回家抱孩子去,玉柱也不可能傻傻的在折子上批字。

    皇帝需要你的时候,什么好话都敢说。

    但是,为人臣者,千万别忘记了一个人,主张削藩的晁错。

    康熙好半晌没吱声,他确实很犹豫。

    因为,玉柱的方法,虽然帮康熙一直掌握着批折权。但是,汉臣们的权势,也会跟着壮大了许多。

    毕竟,南书房里的大臣们,除了玉柱之外,个个都是汉臣。

    好不容易笼到手心里,可以独断专行的皇权,却要分给臣子们去共享,任何一个皇帝都不可能心甘情愿的接受。

    这就等于是,又走回到明朝内阁的老路,唉,老皇帝实在是不甘心呀。

    阁臣票拟,老皇帝批可,中间就差个司礼监了。

    但是,老皇帝心里有数,玉柱也是给逼得没办法了,才出此下策。

    站在老皇帝的立场上,自然是,让玉柱偷偷代笔批阅奏折,是最完美的解决方案。

    因为,神不知鬼不觉也。

    但是,一旦老皇帝将来觉得皇权受到了冒犯,玉柱就该掉脑袋了。

    冒着巨大的风险,替老皇帝解决了暂时的难题,等来的却是掉脑袋的旨意。

    玉柱就算是再蠢,也不可能干这种,坑死自己的烂事儿。

    反正吧,玉柱提了建议之后,就把烫手的烂山芋,推了出去。

    老皇帝无论作出什么决策,都和玉柱没有半文钱的关系。

    只是,老皇帝一直在犹豫,并没有下决心,将一部分相权,授给南书房。

    玉柱当上了热河行宫都总管之后,并没有一手遮天的隔绝内外。

    皇子来给康熙请安,每天三次,一直都很顺畅。

    老皇帝天天可以见到亲儿子们,免得病中乱想。

    与此同时,老三、老四和老九他们,也可以每天观察老皇帝的身体状况。

    一举两得的好事情,玉柱完全没有必要从中作梗。

    只是,皇子们进来看望康熙的规矩,略作了一点改变罢了。

    玉柱就一个要求,皇帝的亲儿子们,一起进行宫,再一起出去。

    除非老皇帝亲口留人相伴,否则,皇子们都必须离开行宫。

    经过几天的运作之后,老皇帝和皇子们都不是特别满意,却又都可以接受。

    这就足够了。

    大家都满意了,等于是都不满意了。

    康熙的身体状况明显好转了。只是,右手无力,再也无法提笔写字了。

    老皇帝的精神好了之后,就可以腾出手来收拾老九和老十了。

    “柱儿,你说说看,该如何惩治老九和老十?”老皇帝故意忽略了老三。

    “汗阿玛,臣儿以为,九哥和十哥,没有具体的差事在身,又不爱溜鹰逗犬,难免……”玉柱揣着明白装糊涂,也没提老三的事。

    玉柱的虽然没有明说,康熙却懂他的意思。

    老九和老十,一直没有领到正经的差事,又不喜欢旗下大爷们提笼溜鸟的混吃等死,可不就得每天谋划着拱老八上位么?

    “哦,那给他们派个什么差事呢?”康熙也很犹豫,老九和老十再混球,也是他的亲儿子,总不能次次都要关起来吧?

    玉柱装作冥思苦想的样子,想了好半天,才拿出了他早想妥了的主意。

    “汗阿玛,臣儿以为,不如让九哥去监察苏州府的赋税,让十哥去五台山替您礼佛。”玉柱此言一出口,康熙大感满意。

    老九,很爱钱,那就让他守在钱堆旁边,替朝廷多收赋税。

    老十不喜欢读书,那就让他去五台山,静心的礼佛,多吃点素,没坏处的。

    更重要的是,这就等于是拆开了老八、老九和老十。

    同时对付三个皇子,肯定比单独收拾老八,要麻烦得多啊!

    和老皇帝在私下里闲聊,玉柱从来都是顺其自然的想干嘛就干嘛,绝不矫揉造作。

    老皇帝也很喜欢看着玉柱的洒脱样儿。皇帝也是人,也需要和人正常的交往。

    数遍了整个朝廷,敢在皇帝跟前耍小性子闹脾气的,思来想去,也就是佟家人了,包括玉柱在内。

    然而,玉柱刚端起茶盏,想润润喉咙,就听老皇帝冷不丁的问:“老三呢?”

    玉柱瞬间秒懂了。

    老皇帝处置了老九和老十,最后才问老三,这就说明,老三当时的表现糟糕透顶,已经惹来了老皇帝的猜疑。

    玉柱赶紧放下茶盏,仔细想了想,说:“汗阿玛,臣儿一直觉得,修《明史》的官员们,很不得力。”

    康熙眼前一亮,嗯,文化人嘛,参与修《明史》,恰好是用其所长了呀!

    “刘进忠,去叫张廷玉进来。”康熙仰起脸,吩咐了下去。

    等刘进忠出去之后,王朝庆偷眼看着玉柱的背影,心想,柱爷待万岁爷,比亲儿子还要孝顺,还要忠诚,已经在驾前不可或缺,只怕是又要加官晋爵了吧?

    (PS:四更兑现了。月票赏的多,鼓舞了我的干劲,今天内再完成三更,绝不失言。)大司空的骗了康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