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慧笔学 - 都市小说 - 成为圣人是一种什么体验?在线阅读 - 第四百九十五章 繁荣(3)

第四百九十五章 繁荣(3)

    当广成子走出酒肆之时,他抬起头,仰望这华国的苍穹。

    只见蓝天白云,万里晴空,一切都似乎安宁祥和,不见丝毫孽障因果蕴积而成的不详之色。

    他更加确定,有什么极为关键的东西,就在他眼前可见的线索,被他遗忘了。

    没走几步,广成子便听到了有人在高声喊着:“总管令来了!”

    无数人纷纷向前,广成子心念一动,也跟了过去,到了这街道尽头的墙壁前。

    有穿着官服的少年,持着一方香铜铸造的印信,站在那里。

    墙壁上,有着一张写满了文字的纸。

    少年走到墙壁前,嘴里念念有词,手中印信,放出微微毫光,映照到墙壁上,墙壁纸上的文字便一个接一个的消失。

    做完此事,这少年就燃起信香,同时举起手中官印,在那纸上一盖。

    那墙壁上的纸,陡然的发出微光,一个又一個文字,从纸上出现。

    就好似有人执笔而写一般。

    尽管已经不是第一次看到这样的情况,但广成子依然为之震撼、动容。

    数为帝师的他知道,道统之中,及时的上传下递非常重要。

    哪怕是昔年的夏后氏人皇,法力无边。

    却也无法让其法旨,及时出现在人皇治下的每一寸土地。

    甚至,连夏都附近三千里之民,也未必可以实时的知道人皇最新的法旨内容。

    通常,要几个月甚至几年之后,人皇的法旨内容,才能传到远方。

    而且,能知道内容的,起码也要金丹以上的修为。

    凡人,连字都不识,就算知道了,也无法理解人皇法旨的内蕴。

    故而,人皇虽铸九鼎,以镇九州。

    实则,人皇对九州的掌控,止步于城邑之中。

    人皇法旨的约束范围,只在元婴修士以上。

    往下的执行,便要依靠那些忠心于道统的臣子。

    但在这里,这个新生的道统,却非如此。

    广成子已经知道,华国的识字率,高的惊人!

    超过五成以上的人口(不分种族、修为、男女、雄雌)都具备看懂官府公文,理解官府条例的能力。

    十八岁以下的新生代中,这个比例,超过八成!

    几乎所有华国人,都掌握了百以内的加减乘除,会使用度量衡器。

    几乎每一个华国村庄、集市、城邑、渡口、码头,都配备了官方打制,与圣树直接交感的标准度器、量器、衡器。

    在华国,每一个村子,都有自己的蒙校。

    蒙校除了教五岁以下稚童的启蒙外,每三天还会选一个晚上,召集全体村民,一起识字、算数、教授农具的使用。

    每个月的月初和月末,蒙校之中,会组织一次全体村民会议。

    一起讨论、修订村规,商议农事,分配任务。

    而蒙校的老师,都是年轻人。

    很年轻很年轻!

    年纪最大的,也不过二十来岁。

    修为基本都是筑基初期到筑基巅峰。

    这些年轻人的威信非常高!

    基本他们讲课、说话的时候,没有任何人会出声。

    哪怕,在台下坐着的是,金丹、元婴、地仙。

    不管是人族、妖族、水族、巫族还是阿修罗。

    因为,他们都是所谓的‘天尊座前学生’。

    几乎每个村,都有着一个或者几个这样的人。

    他们贯穿着整个华国。

    联系着无数村庄,将道途的秩序与教化延伸到乡村,进入千家万户。

    这同样是前所未有的事情。

    广成子第一次听说和亲眼看到的时候,大为震惊。

    让他下意识的想起了,洪荒之时,人族初生的那段岁月。

    天道为了荫庇人族,度过最脆弱的时期,一根根华表在天道伟力下,从一个个人族先民的部落中升起。

    神圣的华表所在之处。

    圣皇与圣帝的耳目随之而来。

    人人皆可借助华表与圣皇、圣帝交流、诉说、抱怨。

    但,华表在人族的数量,突破了千万之后,便一根接一根的崩塌、粉碎。

    昔年,人族先民借着天道造化的华表,才能广受教化。

    如今,没有华表,华国之人,建起一个个蒙校、小学、初中。

    似乎依旧可以做到和远古时代一样的事情。

    广成子抿了抿嘴唇,看着那纸上的文字。

    他忍不住的念起来:“经华国众生委员会许可,总管孟白用印,现公布第七号总管令……”

    “因中原列国纷争,灾害频发,异象连连……”

    “经众生委员会商定,从即日起,华国再开国门……”

    “凡中原难民,不问来源,不问是非,一概接受!”

    “各郡、各县、各乡、各村公仓,请按条例调运!”

    ……

    “天尊在上,万姓注目,唯吾斯民,救济四方!”

    这是典型的华国公文方式。

    不绕圈子,不用玄学,更不按典故。

    只以每一个人都可以理解和明白的文字,描述事情的前因后果,讲述为什么要这样做?怎么做?以及做了以后,会得到什么结果。

    广成子咽了咽口水,神魂在颤栗中发抖。

    因为,他耳畔,传来了山呼一般的欢呼声。

    “天尊在上!”几乎所有人都开始鼓掌。

    显然,这个公文,得到了包括凡人在内的所有人的支持。

    可是……

    “中原列国,如今纷争并起,有邪祟、凶孽趁机而动……”

    “又有因果暴走,天人感应,水旱并来,蝗虫四起,瘟疫生发……”

    “逃难之民,数百数千万之巨……”

    “华国不过八九千里之地,如何供养得起?”

    广成子自语着,他怎么都想不清楚这个问题。

    赈灾,是几乎道统都要面临的严峻考验。

    本会元,姬周道统的崩坏,就和一场天灾直接相关。

    六月飘雪,大江、大河,一齐封冻。

    庄稼冻死,牛羊倒毙。

    万里冰封,百万民居倒塌。

    饥民以千万,诸侯不能救。

    周天子也救不了。

    于是,原本还想着去泰山封禅,开启帝朝之路的姬周王室,被一巴掌打翻在地。

    第一个考验,就已经失败!

    失败迅速在道统之中蔓延。

    失败也让整个道统迅速衰败。

    那一个个来投的修士,纷纷脱离道统。

    诸天帝君,除了那些实在没办法的人之外,纷纷斩断与姬周之间的因果。

    不过一日,姬周道统就成为了三界孤儿。

    最后,连大罗天玉虚宫也放弃了。

    巫妖二族随之蠢蠢欲动!

    这就是道统的现实。

    不能失败,也失败不起!

    昔年,姬周全盛之时,尚且抗不过一场止步于大河的夏日雪灾。

    如今的中原,可是大劫之前,因果暴走,导致的灾异啊!

    这等灾异在烈度和频率上,远超当年姬周面临的雪灾考验。

    小小华国,地不过八千里,人口不过千余万,怎么敢说救?如何能救?

    还有,这些凡人还有那些修士是怎么回事?

    他们不知道,自己要面对的是什么吗?

    几百万,甚至上千万的难民潮啊!

    他们疯了吗?

    不像啊!

    那为什么?

    广成子不能理解。

    他只能深深吸上一口气,然后走到一个商贾身旁,轻声问道:“尊驾,为何华国官府要接受那中原难民?”

    对方看了看广成子,皱起眉头:“阁下是初来华国吧?”

    广成子点点头:“在下刚来几个月!”

    “嘿!”那人笑起来:“这就难怪了!”

    “你可知我华国立国之本?”

    “嗯?”广成子不懂了:“不是天尊教化吗?”

    商贾点点头道:“这是当然!”

    “天尊所教,以民为本!”

    “自昔年沙水河畔,不过一村之地,数百口之众!”

    “区区二十余年,便有地方九千里,垦荒千万顷,户户仓禀丰实,灵粮遍藏,而众生则几有千万之口!”

    “这都是以民为本,以众生为根的缘故!”

    “当年,天尊讲道之时,我也曾有幸在旁旁听,于是知天下众生皆兄弟,万姓同胞皆手足之理!”

    “所以,救济众生,帮扶有难,就是我华国的根基啊!”

    “与那众生平等、有教无类一般重要!”

    商贾说着,骄傲不已,一副与有荣焉的神色。

    广成子听着,感觉自己面前的人,似乎是个傻子。

    好似被西方教的佛法度化了一般,简直愚不可及!

    他忍不住问道:“这中原难民,恐怕有数百万……”

    “而且,将一年比一年多……”

    “华国救得了吗?”

    “有这么多粮食吗?”

    商贾笑了起来,看着广成子,好似看傻子一样:“怎么救不了?为何救不了!?”

    “华国旧年,不过四千里之地时,就曾一岁救助难民两百万,皆妥善安置,编户齐民!”

    “现在,华国积蓄,远超旧年,怎救不了?”

    “别说一岁几百万了,便是上千万,也是救得!”

    “华国村有公仓,乡有乡储,县有县库,郡有郡藏,中枢更有着中枢储备!”

    “这些仓禀,就是为了备灾而建!”

    “还能从楚、陈、蔡、随、越等国,采买粮食!”

    广成子眨了眨眼睛,想起了自己一路看到过的,那一个个遍布在华国乡村、城邑的粮仓。

    这些仓储,满满的都是粮食。

    稻谷、粟米、小麦、大麦……

    这么多的粮食,大半都是灵粮。

    华国人居然舍得拿出来给别人吃?

    这……这……实在超出了广成子对凡人的预计。

    但,这商贾言之凿凿,不似说谎。

    “华国众生舍得?”广成子颤抖着声调问。

    “为何舍不得?”商贾反问。

    广成子感觉这事情没办法说下去了。

    但对华国人来说,这事情,却是不需要思考的。

    因为,大部分华国人,包括妖族、水族在内,都是难民、移民。

    当年沙水河两岸,加起来才不到二十万人口。

    如今,光是人族,就有千余万!

    很多人,几年前,就是逃难而来的难民。

    他们还记得自己饿着肚子,逃难来此时,华国众生伸出的援手。

    自然,很容易共情他人。

    当然,最重要的,还是那一万多个在天尊座前听讲的学生们,在一个个村庄,一个个学校,不断宣扬着那些连写出来哪怕半个字也会被404毁灭的东西。

    这些不许写,不能写,写就要封书的东西。

    在华国塑造了一套来自蓝星的价值观。

    而华国的众生,本身就是旧秩序和旧道统的受害者。

    这些东西一讲开,一说开,就引发了共情。

    再加上,华国的扩张、发展,一直就是靠着难民和移民。

    特别是随着,妖族数量激增。

    华国的就业市场,第一次出现了巨大的问题。

    人族人口太少,村庄太少,香火产量太少。

    急死了妖族的大圣们。

    可以这么说,哪怕中原不出乱子,华国的妖族、水族、巫族们,也会在众生委员会提起一个又一个提案:给我扩!我要移民!我要香火!我要立功!

    刚好,中原灾异频发的消息,随着商队不断传来。

    于是,妖族的大圣们,在众生委员会一蹦三丈高!

    金环大圣、铁羽大圣高呼:“以民为本,此天尊之教,仁爱世人,一视平等,吾国根基!”

    巫族、水族纷纷用脚投票,大声疾呼。

    有和水族关系密切的龙族,连夜从晋国、齐国,顺着水脉来到沙水。

    他们带来了远方的惨剧。

    邪祟肆虐,百姓惴惴不安。

    灾害四起,田野荒芜,庄稼死绝。

    百姓衣衫褴褛,饥肠辘辘。

    甚至已经出现了易子而食的情况!

    于是,众生委员会的委员们,根本不敢拖延,更不敢怠慢。

    几乎是立刻就通过了决议,而且是全票通过!

    对华国来说,接受远方的难民,援助他们,让他们开垦土地,建立村庄,编户齐民,纳入体系。

    这是最大的正治正确。

    更多的人口等于可以开垦更多的土地,建立更多村庄,拥有更多的商品需求,也可以提供更多的岗位。

    可怜各位大圣的子孙,有好多迄今没有岗位。

    可怜巫族挖出来的泥炭,冶炼出来的农具,已经渐渐饱和,但巫族同胞们却从四面八方源源不断的来到。

    可怜水族们,天天出海挖鸟粪石。

    随着运输宝船的增多和水族的数量增加,如今挖回来的鸟粪,却渐渐饱和起来,沿海码头,堆积的粪石数量,不知凡几!

    文鳐鱼,更是满脸泪。

    华国外海,如今有着八条文鳐鱼。

    但因为华国需求的降低,导致这些文鳐鱼,只能轮换着去深海挖掘那些他们和他们的同胞们曾经留下的粪石。

    而,越来越多的文鳐,还在从四海源源不断的赶来。

    僧多粥少,如何是好?要离刺荆轲的成为圣人是一种什么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