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慧笔学 - 历史小说 - 大唐:李世民求我造反在线阅读 - 第584章 舰队

第584章 舰队

    “1800吨!这是目前能做到的极限,以我们目前的技术,向上最多能造出2000吨的巨船,但是性价比不划算,如果说建造1800吨的船只大约需要4万贯成本,2000吨就会直线上升至8万贯左右一艘船,这是建造成本。这里面没有算建造时间。”

    “2000吨的船只所使用的工人只要要多100名熟练工人,300名辅助工人,而且时间至少要比1800吨的船只多2个月。”宇文林给出了一个大概的答案。

    李恪默默的点了点头,船只不是一味的大就好,实际上1800吨排水量的船只在这个时代来说,已经是巨无霸了,绝对的巨无霸,任何一个国家目前都无法建造出如此规模的船只。

    “这个你们考量就行了,性价比很重要,如果可以的话,你找一个合适的吨位直接大规模开始建造就行了。”李恪点了点头道。

    “那其实1200吨的排水量就都不错,不管是建造时间,还是所需要的花费。”宇文林开口道。

    “那就主要建造1200吨的船只。”李恪果断下达了命令,别说1800吨,就是1200吨都已经足够了。

    因为1200吨宇文林说的是空载排水量,如果是现代设计的话,这个空载排水量的木船不考虑自身船体材料强度的情况下,载重都能超过自重,估计满载就奔着3000吨去了(作者君不是学船舶设计的,只懂物理原理,勿杠,现代专业货轮载重都能超过自重,而同等排水量、正常设计的木船体积肯定是要超过钢铁船只的。)。

    但是现在这艘船肯定是做不到的,因为它的容积限制了它的装货数量。但专业的战船和货船肯定是不同的,宇文林已经接触了现代的造船知识,他虽然学习的很慢,但是他已经知道船只不同舱室的排列可以携带的货物重量自然不同。

    “是。”宇文林很干脆的答应了下来。

    “目前我们可以一次建造多少艘船只?”

    “目前船坞数量已经扩充到了十三个,一次性可以建造十三艘船只,但熟练工人数量较少,还需培养,至少还需要两到三年的时间才能达到最大化的生产。”

    “你培养出来的徒弟有多少?能跟的上你进度的?”李恪看着他问道。

    “其实不少,我的两个儿子和两个侄子都可以,他们是从小进入悦来商行学习的,学习的数学等文化都是从小跟上的,而船只方面他们从去年开始学习殿下你给他们带过来的船舶设计方面的知识,他们跟我这样的陈旧学派的人不同,他们从开始接受的就是最新的事务,所以他们的思维甚至比我更加灵活。”

    “不瞒殿下,在最新的船只设计当中,他们给了我不少的启发。”宇文林指了指自己的脑袋道。

    “很好,这样的话,你这次跟我们一起前往扈(晋朝的一种捕鱼工具)渎(江入海处称之为渎,故唐代的上海称之为扈渎,后扈逐渐演变成沪,现简称沪。上海一名则由南宋咸淳三年设立上海镇),在那边也建立一个大型船坞造船基地,相关的人员设备也已已经提前到位了。”李恪开口道。爱读小说app阅读完整内容

    “这个,殿下你不能让其他人去吗?从无到有建立一个新的船坞基地并不需要我吧,这种情况最主要的就是组织调度能力,我擅长的是研究船只能力,我推荐一人陆塘。正好他出自吴郡陆氏,目前负责这里的后勤组织工作,在这方面做的非常不错。”宇文林皱了皱眉头道,显然他并不想挪窝。

    李恪想了想,“也可以,等到那边的船坞建成之后,你再过去。”

    “可以。我不想停下我自己对船只的研究工作。建成之后就没有问题了。”宇文林点点头道。

    “对了,这次过来我还带了几个郎中,还有一百套《赤脚医生手册》,一会儿让那个陆塘挑选合适的人员让他们学习,人员聚集较多的地方容易产生疫病,虽然未必是瘟疫,但也要重视起来。”李恪开口道。

    “是!”对于这方面宇文林倒是不含糊,大部分人生病了,造船就要停止,他可不想造船停止了。

    跟宇文林这里建完之后,李恪就很快回到了船上,不过这一次他去的是这一艘秦王号,船只的名字都已经在船舷给写上去了,李恪有些无奈,说实话造这个船他还真不知道。

    李恪上来的时候,长乐她们所有人员都已经登上了这艘船只,整艘秦王号长达107米,甲板最宽为14.8米,吃水线深3.2米,空载排水量1800吨,满载排水量2800吨,满载吃水深4.5米。整艘船行进所必须船员为80人,最大可容纳乘员为600人。

    满载600人,满载物资可持续自持航行时间为45天左右。能达到这个时间,已经算是设计的非常出众了,里面的淡水存储装置、雨水收集装置,甚至还有蒸馏海水收集淡水的装置,只是蒸馏这种办法就是应急的。

    古代远航最缺少的就是淡水问题,所以大部分古代船只几乎都是沿着海岸线前进,即便是横跨海峡最多也不能太长的时间。

    当然,这个满载人员之所以这么少,是因为这艘船是为李恪设计的,里面很多船舱不敢说很奢华,但是比普通的运兵船都要强。

    比如空载1200吨的运兵船,如果只维持十天左右的自持航程的话,它设计的最大成员数量可以达到1000人,如果搭配补给船,它能塞进去1500人。当然,条件就别指望有多好了,现代船只的条件都没多好,更何况古代。

    再说了,古代也不会长时间在海上远洋,都会隔一段时间靠岸寻找补给,尤其是淡水资源补给。

    李恪他们不会在这里停留太长时间,等李恪等人的随身物品转移在秦王号上之后,他们很快就会离开这里。

    第二天大早上,整个船队补给完毕,随着一声低沉的号声,船队再一次离开港口,而这一次总计有10艘船只组成的建队,1800吨排水量的秦王号一艘,1200吨排水量的其他船只4艘,剩下的都是800吨左右的船只。

    不过这些船只都改装了现代的风帆布局,不仅仅是三角帆,或者说,三角帆只是船头有部分而已。天下乐的大唐:李世民求我造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