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慧笔学 - 历史小说 - 穿越成苏辙,升官发财只为捞亲哥在线阅读 - 第389章 苏轼与王安石的第二次交锋

第389章 苏轼与王安石的第二次交锋

    邓绾是蜀中人,他一早就听说了苏家和程家的交恶,于是这一次在京师大肆把两家间的旧闻宣扬开来。

    他们说苏辙烧了程家的宅院,抢走了程家的血脉还有钱库里所有的银钱。

    苏家就是靠着抢夺而发家。

    污蔑就像长了翅膀,一夜之间就传遍了整个京师。

    并且在传播过程中,谣言也越来越走样。

    有人说苏辙是个杀人犯,有人说苏轼与他人的妻子有染,更有甚者说苏辙孩子的生父另有其人。

    这些谣言,哪怕毫无逻辑可言,但依旧有人相信,并且说的人多了似乎就变成了“事实”。

    朝臣们的折子一个又一个呈送到赵顼面前,要求彻查苏家和苏轼兄弟。

    树大招风,苏辙早就料到会有这么一天,只是没想到会来得这么快。

    勤政殿。

    李宪小步快走来到赵顼面前:“官家,小苏学士在宫门外求见!”

    赵顼迟疑了一下,低低道:“说朕不空,让他回去罢!”

    李宪去了,但很快又回来禀报:“官家,小苏学士不肯走。他说官家今日要是不见他,他就一直等在宫门外。”

    赵顼不是不想见苏辙,他是不敢见。

    贬谪苏轼的决心已下,他害怕苏辙求情,只要苏辙搬出从前救命的情谊,他是无论如何也无法拒绝的。

    苏辙从不逼迫官家,但这次他似乎是铁了心必须见到赵顼似的。

    两个人就这样僵持着。

    “李宪,苏辙还在宫门外吗?”

    李宪道:“官家,小苏大人一直在宫门口站着,老奴怎么劝他都不离开。”

    赵顼又问:“他站了多久了?”

    李宪语带焦急:“已经两个时辰了。官家,就算是铁人也会站废咯。”

    赵顼无奈叹气:“宣。”

    “老奴这就去请!”

    李宪终于松了一口气。

    在官家和苏辙心理拉锯的这段时间里,他是忐忑不安。

    李宪看着官家废寝忘食,日夜操劳,也看着官家忧愁苦闷。

    他深知苏辙在官家心中的分量,生怕他俩产生裂痕,那官家就再也没有可以宽心的朋友了。

    在等待苏辙的时间里,赵顼已经做好了心理准备。

    是的,只要苏辙开口求情,他会收回对苏轼的一切处置。

    苏辙并非空手而来,他手里提着一个竹篮,竹篮上用纱布盖着,像是吃的东西。

    苏辙进了殿门,先是冲着赵顼作揖,然后把竹篮放在了他面前。

    赵顼笑了:“三郎这是要贿赂我?”

    苏辙没有回答,而是拿走纱布,竹篮里边摆着几个圆圆的饭团。

    赵顼又打趣道:“三郎该不会以为几个饭团就能让我改变主意?”

    苏辙低低道:“所以官家对我哥哥,对苏家有了处置的决定了吗?”

    “我打算让苏轼去湖州。”

    赵顼等着苏辙求情,可他并没有听到关于求情的任何一个字。

    只见苏辙拿起饭团递到赵顼面前:“官家尝尝看!”

    饭团里有梅干,外边还裹着一些黑色的碎屑,赵顼瞧不出来那是什么。

    苏辙见赵顼迟疑,想起皇帝吃的东西都是要经过验毒的,于是自己咬了一口,道:“官家现下可以放心吃了罢?”

    苏辙本打算给赵顼重新拿一个,谁知赵顼直接拿走了他手中方才咬过的那一个。

    也对,这个饭团无毒,谁知道另一个饭团有没有?

    苏辙暗暗自嘲着。

    饭团里好像还放了酱油,不会太寡淡也不会掩盖米饭的清甜。

    赵顼吃了一个又吃了一个,边吃边问:“三郎,这酱油和梅干我是知道的,只是这外边的碎屑是何物?”

    苏辙恭敬回答:“是紫草,我把它放在炭火上烘烤过,味道会更鲜美。”

    赵顼道:“人人都说苏轼是美食家,我看你也不遑多让!”

    苏辙笑了:“有怎样的哥哥当然有怎样的弟弟。”

    “三郎,为何你今日请我吃饭团?”话音刚落,赵顼就想到了什么,“我听说你最近在种水稻,莫非这就是你种的?”

    苏辙微笑点头:“没错,这就是微臣从交趾引进的占城稻。刚好收成,我就做成饭团让官家尝一尝。”

    赵顼赞叹道:“味道果真比大宋的米饭更软糯!三郎,你呀就是有生意头脑!”

    苏辙道:“占城稻适应能力强,而且亩产比大宋原有的品种高出三成。如果能够推广到大宋全境,那么百姓的口粮就有了保障。”

    听着苏辙的描述,赵顼心中一动:“所以三郎试种水稻是为了大宋百姓?”

    苏辙道:“百姓是大宋的基石,百姓有好日子过,才能保证大宋的江山千秋万代。”

    赵顼很愧疚,三郎分明处处为自己着想,可是他却在众多的流言中摇摆不定。

    “杭州罢!”苏辙终于开口求情,“微臣恳请把我哥哥外放去杭州。”

    赵顼有些吃惊,三郎竟没有求情把哥哥留在京师。

    “三郎,你······”

    知道赵顼有些困惑,苏辙解释道:“我哥哥为人耿直爽快,与其在京师时时担心他遭人嫉恨,不若让他去地方任职。”

    赵顼很赞同:“杭州风景秀丽,最适合像苏轼这样的大文豪。我想在那里他可以写出更多更美的诗句。”

    在赵顼的案牍上也有一本苏轼的诗文集。

    对于苏轼的文采,他是欣赏的,可是有文采不等于有政治才能。

    这也是为何赵顼一直没有重用苏轼的原因。

    事实上,苏轼的才华并非只体现在诗词歌赋上,他悲天悯人又同情底层百姓,所以对治理国家有自己的看法,只是赵顼把所有的砝码都压在了王安石身上,反对的苏轼才被忽略。

    苏辙起身,行了一个大礼:“微臣多谢官家开恩。不知官家打算怎么处置苏家?”

    赵顼被问住了。

    有些疑虑一直萦绕在他心头。

    沉默良久,赵顼还是问了出来:“三郎,驸马都尉到底是你姐姐的孩子,还是苏家收养的孤儿?”请下载小说app爱读app阅读最新内容

    苏辙也诚恳回答:“禀官家,祥安确实是我姐姐八娘的儿子。”

    赵顼心尖一颤:“那么火烧程家也是真?”剪秋萝的穿越成苏辙,升官发财只为捞亲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