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慧笔学 - 历史小说 - 不成气候的发明家在线阅读 - 第91章 砍杀客户零投诉

第91章 砍杀客户零投诉

    叶枫说道:“你们自己决定跟不跟。”说着叶枫骑上马朝着追杀百姓的义渠国骑兵冲去。

    老吴头没说什么默默骑上马跟了上去。赵孟春拍了拍大壮的肩头,上马追了上去。另外,两人对望一眼也跟了上去。

    剩下大壮在原地歇斯底里的骂道:“你们这群蠢货,你们这群疯子,明知去送死还去。”

    说罢用胳膊擦了擦眼泪,后头望了一眼秦国方向,依依不舍的回过头,上马跟上了叶枫他们。

    叶枫骑马冲上,感觉心情很复杂但很激动。虽然之前打过几次仗,但那是帮且末国大战,而这次是为了营救大周百姓,叶枫感觉这仗打得更有意义。

    叶枫大吼着“犯我古娲天威者,虽远必诛。”然后就冲向了那二十几名追杀百姓的骑兵。

    追杀百姓的义渠国骑兵看见叶枫他们冲来,立刻掉头冲向叶枫他们。

    百姓中有人看见叶枫他们是楚国商队护卫打扮,有一些人施了一礼,喊道:“多谢义士搭救。”但很快被别人拉扯继续向秦国方向跑去。

    这些义渠国人没见识过叶枫大刀的威力,叶枫冲入义渠国骑兵左砍右劈,一连砍杀数人。

    这种砍杀方式让每个敌人走的都很“痛快”,而且没有一个“客户”回来投诉或给差评的。其实只要叶枫能保证一刀击杀,这个零差评的传奇就可以一直持续。m.

    叶枫看到“客户”满意也倍感痛快,这种乱战模式下,大刀的砍杀效率要比排一排冲阵杀敌的方式更加高效。

    叶枫大喊:“痛快。”一连三轮冲杀,叶枫他们就送走了一批义渠国的骑兵,不过这些骑兵似乎也不是什么精兵,甚至比起楼兰国追杀他们的那些骑兵还要差一些。

    叶枫看了看平民跑向的方向,发现他们已经安全远离。于是叶枫他们又转身冲向冲击秦国步卒的义渠国骑兵。

    虽然与这些步卒对阵的只有一百多名义渠国骑兵,但骑兵对这些步卒的冲杀造成很大伤亡。但他们依然坚守阵型,奋力阻击,只是为了给百姓多拖延一些逃跑的时间。

    叶枫看着一排排一列列步卒方阵不惧生死的冲向义渠国骑兵,很快就又有多人倒下。但后面的士兵却仍然义无反顾的冲向义渠国骑兵。

    此时期的步兵是按方阵队形冲锋的,并不是一个单排向前,方阵也不是很密集,中间有空隙,这个空隙基本是使用武器的长度。最小的方阵单位是小戎五十个人由十伍组成。

    两国大规模战争时期,大部分同一单位下的士兵使用相同武器。而这些戍边的军队武器搭配相对随意一些。

    春秋战国时期的士兵多使用殳、弓、戈、戟、矛等武器,只有一些武将才有青铜剑之类的纯金属武器。

    殳就是一种用竹或木制成的,起撞击或前导作用的古代兵器,有棱无刃。

    戈是相对比较原始的武器,考古发掘出的最早的戈是夏朝时期的铜戈。

    但有其他材质更早的戈,因为甲骨文中国字的写法就是左边一个口或者日之类的字右边就是一个戈字,寓意就是在戈的保护下为国。

    夏朝时期的铜戈像一个铜制匕首。没有柲的戈叫戈首,柲就是直径有三到四厘米的木质长杆。

    戈首前端叫援,后面固定在柲上的叫纳,援和纳中间有一个孔叫做穿,是用来穿绳子将戈绑在柲上。

    到了春秋时期戈中间增加了一个竖直的阑,阑的作用是将戈首装在柲上时,阑和柲成水平抵住柲,这可以避免戈首晃动。

    为了更好的固定戈首此时穿增加为两个,阑和援成直角,阑朝向援尖端方向有个弧形的刃叫胡。

    同时顶端增加了柲帽,尾部增加了镦,柲帽用来盖在柲的顶端,镦在底端用来保护柲,避免柲受潮破裂等。

    戈援三面开刃,用法一般为推,啄和勾。

    根据《考工记》记载一般戈的长度是六尺六寸,人高八尺为一寻。殳长一寻四尺,即十二尺。

    车戟长一常,一常为两寻即十六尺。酋矛长一常又四尺,即二十尺。战车用的夷矛长一常又一寻,即二十四尺。

    根据一些考古发现这一时期戈有短戈长度在七十厘米左右。一般的戈一米三左右就是《考工记》里面记载的六尺六寸,根据齐尺19.7厘米算刚好一米三。

    还有一种长戈用于战车上面有两米二三左右。

    戟是战国时期替代戈的兵器,其实就是戈和矛的合体,戈前面增加一个向前的矛,这样戈增加了向前刺的功能,就是戟。

    早期的青铜戟,不像后来战国时期的青铜戈和铁戟那么花哨。

    这时期的铜戟就是戈柲帽改成一个尖尖的矛,而且前端的柲直径也逐渐减小和前端的青铜矛浑然一体,成为一个尖刺武器。

    当然还有一些其他样式的戟,但这种是先秦时期最常用的戟。

    这一时期士兵使用的武器相对很简陋,王公大臣们的武器会雕琢一些花纹,甚至一些戈戟上会错金一些铭文。错金就是使用黄金在青铜戈戟上形成黄金铭文的技术。

    弓有大小粗细之分,箭头有铜制的和骨制的个别是木制的。

    大部分士兵使用戈或戟,小部分人使用矛和弓。富裕一点的国家士兵普遍用戟,因为它使用铜更多。使用矛和剑的有一些会搭配木盾使用。弓箭手不同国家配比不同。

    西戎和义渠国使用武器和秦国差不多,甚至有些武器相互影响。比如西戎兵中弓箭比例较高,这影响了秦国兵种配置,秦国的弓弩天下闻名多少也是受了西戎的影响。

    这一时期铜制武器和骨制以及木制武器都有存在。冶炼技术发达一些的国家铜制武器比例更高,差一些的或者穷一些的国家木制武器和骨制武器配比大一些。

    西戎及义渠国和周比国力差很多,也有农耕,义渠国还效仿周修建城池,由于双方往来密切科技落后不多。

    而更远的匈奴和羌落后很多,匈奴落后更多一些,因为羌由于秦国有一个叫爱剑的奴隶逃到了西羌,教会了西羌人种植和畜牧。

    爱剑也被西羌人奉为神,推举为首领,并且让他后代“世世代代为豪”。

    可能很多人不解教个种植都能当首领?要知道徐福东渡小日子过的不错的国家,受到倭女王的款待。

    几乎教授了女倭国除了武器外的所有古娲技术,现在仍被小日子过的不错的国家奉为五十多个神。

    当时倭人还处于原始社会的母系氏族时期,还在结绳记事。徐福的这些东西在当时的女倭国,相当于我们现代人看到有人有接近光速的宇宙飞船技术一样。

    匈奴没有机会接触到这些技术,也没人教他们,所以他们武器一直落后于古娲。汉武帝时期,汉人士兵用了铁质的环首刀,他们还有很多人使用青铜武器,甚至是木质和骨质武器。

    甚至到了三国时期任何一路诸侯王都能打得周边游牧民族满地找牙。

    此时期步兵方阵多是以短戈加盾、长矛或长戈和弓箭组合,战国时期戈更换为戟,这一时期多以铜制武器为主。

    到了汉朝步兵短戈短戟加盾的士兵更换为环首刀加钩镰,这样是为了更好的对方长杆武器。

    而这些秦国戍边的步兵方阵使用武器是前面的人手持长矛,第二三排的人手持短戈和盾牌,居于方阵中间位置的使用弓箭,这样是为了对付骑兵冲杀。

    如果对方是步兵方阵就会短戈加盾牌在前,这样可以防御对方弓箭手射杀。

    这种配合一般至少三人配合,武器攻击范围由远及近。这种配置是因为戍边士兵兵力有限,如果都使用统一武器的话,对方如果武器相对克制己方武器,那么打起来就很吃亏。

    这种混搭方式是一般是一种“万金油”搭配。比如弓弩对付骑兵很有效,盾牌对付对方弓弩更有效等等。

    所以虽然步兵在骑兵面前相对吃亏,但由于秦国士兵不同兵种配合熟练,对义渠国骑兵也造成了很大伤亡。

    面对义渠国的骑兵,秦兵弓箭手先对最前方的骑兵造成杀伤。

    义渠国后面的骑兵遇到前面骑兵落马的只能减缓速度躲避,为了避免被弓箭造成更大伤亡,义渠国骑兵将阵型分散开一些。相对分散的骑兵冲击,对于步兵来说就有了躲避的空间。

    使用长矛的秦国士兵在义渠国骑兵到达一定距离后竖起长矛,这时整个步兵方阵就像一个刺猬。

    而义渠国的骑兵前面的骑兵会从侧面用武器撞击开长戟或长矛,后续的骑兵再对秦国士兵杀戮。

    躲过“一劫”的秦国士兵一些用戈或戟的士兵会用戈来钩马腿,一旦钩中就会有义渠国骑兵摔下来,其他人会一拥而上杀死骑兵。

    双方这样你来我往互有伤亡,虽然秦军步卒伤亡更大,但他们作战更加坚毅。

    义渠国骑兵使用的一些木杆青铜流星锤之类的铜头武器,在叶枫的钢刀面前不堪一击。

    这些铜头武器中间有个圆洞,外面有鼓起的疙瘩。中间的圆洞用来穿过木棍,圆洞一头大一头小。

    木棍尾端也更粗,两者安装有些像铁镐或者锄头,木棍穿过圆洞,后面大头卡住,卡不住的就敲进木楔。

    这种武器和后来的狼牙棒异曲同工,都是利用骑兵高速冲击力,砸向对方。配合马匹的冲击力,会对对方有很大的杀伤力。不成气候的发明家的不成气候的发明家